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6月13—15日,“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在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有幸邀请中国医学论坛报消化编委会编委、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雪梅教授,就增强成像内镜(IEE)相较于传统内镜在早期胃癌检测中的优势、世界内镜组织(WEO)指南制定的最新进展,以及青年医师创新能力培养与国际学术竞争力提升的策略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现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刘雪梅教授
对于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癌,消化学科凭借消化内镜的独特优势可作为上游学科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从传统上来讲,我们主要依赖白光内镜来发现早期胃癌。但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NBI 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共聚焦内镜和细胞内镜等新型消化内镜不断涌现,可从不同维度帮助临床医生发现消化道早癌。一方面,医生可通过光学改变,在视觉上察觉颜色和形态的改变;另一方面,可借助放大倍数,对血管腺管进行放大观察。这种综合优势,赋予消化内科医生独特能力,使IEE在早期胃癌检测中相比传统内镜更具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刘雪梅教授
今年大会专门设置了世界内镜组织(WEO)的专场,聚焦图像增强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治。实际上,WEO胃十二指肠委员会已系统性地开展早期胃癌相关工作,尤其聚焦人工智能(AI)在该领域的诊疗价值。今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2025)在圣地亚哥召开时,WEO 胃十二指肠专委会主席、日本知名消化专家藤城光宏教授牵头,来自意大利、日本、中国的专家共同参与了 AI 对于早期胃癌诊治综合指南的制定。目前,这部指南的初稿已经完成,计划于2025年10月在德国柏林召开的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2025)上正式发布。该指南整合了AI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表观遗传学等前沿研究内容,同时涵盖医保政策、费用覆盖等热点问题,是一部具有较高权威性的综合性指南。
刘雪梅教授
在本次大会上,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举办的“青年消化医师核心竞争力三维锻造法——青年医师腾飞计划专场”搭建了一个优质平台,不仅邀请杰青、优青、国家杰出医师、国家优秀青年医师以及杰出青年医生代表等作为领航榜样分享经验,还为优秀青年医生提供机会与榜样专家就临床、科研、创新及职业规划展开双向深入交流。这正契合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大力投入提升人才综合能力的战略方向。例如2015年我回国时,国家留学基金委就设立了“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奖励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才,足见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因此,消化领域青年医师应抓住机遇,在临床工作中努力成为“创新型研究型医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临床问题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医教研综合能力,通过这种综合性实践来增强原创能力。
在国际竞争力提升方面,国家通过各类项目大力支持青年医师海外访学交流。正如专场中一位即将赴比利时学习的年轻医生所关注的“如何更快获得国际认可”的问题,我认为,提升国际认可度的关键在于,青年医师赴海外学习时,不仅要掌握技术、获取学位,更要深入学习国际前沿理念,将人文精神与学术精神融合,秉持“学技术、学理念、学体系”的向上心态,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与国际交流能力。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佟艳华采写,感谢刘雪梅教授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