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重磅活动,免费报名,点击进入: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中华
血管内取栓术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高效治疗方法,血管再通成功率约为80%。每治疗2~4名患者,就有一名患者获得功能独立。尽管再通,对于大脑大血管闭塞而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卒中患者,在90天时50%~60%死亡或致残。
除了提高血管内治疗技术外,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可能有助于提高疗效。根据先前溶栓试验的惯例,目前的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和欧洲卒中组织指南建议血管内治疗后将收缩压(SBP)目标定为≤180 mmHg。由于大脑自动调节功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高收缩压很常见,但是8项观察性研究表明,血管内治疗成功后较低的SBP可能与更好的功能结局有关。特别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发现,血管内治疗后前24小时内约160 mmHg的最大收缩压可区分功能结局良好和较差的患者。其他研究表明,140 mmHg至160 mmHg的中等收缩压水平与更好的结局相关。然而,最近一项针对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中国患者的随机试验发现,SBP降低到120 mmHg以下是有害的。
2017年对58个美国中心的临床实践调查发现,对于成功血管内治疗的患者,69%的机构采取了适度降低收缩压治疗,只有5%的机构采取过度降低收缩压至小于120 mmHg。血管内治疗后大部分都将收缩压目标定为<140 mmHg或<160 mmHg,但是这个目标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确定。
2023年9月来自美国的Eva A.Mistry等在JAMA上公布了BEST-Ⅱ试验结果,目的在于探讨血管内治疗后较低SBP目标值(<140 mmHg或160 mmHg)与较高目标值相比的无效性(≤180 mmHg)。
BEST-Ⅱ为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2期无效性临床试验(futility clinical trial)。纳入了美国3家综合卒中中心120例成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纳入的患者随机接受3个SBP目标值中一个目标值:40至<140 mmHg组,40至<160 mmHg组和40至≤180 mmHg组(指南建议),再通60分钟内开始,并维持24小时。
在主要无效性分析中,预先设定的多个主要结局指标包括36(±12)小时的梗死体积和90(±14)天的效用加权mRS评分(范围为0[最差]至1[最佳])。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检验血管内治疗后SBP目标值每降低20 mmHg,复查梗死体积增加10 ml(斜率为0.5)或效用加权mRS评分减少0.10(斜率为-0.005)的伤害-无效界值(单侧α=0.05)。其他预先设定的无效标准是未来两组成功的预测概率小于25%,低SBP目标值和中等SBP目标值与高SBP目标值比较的优效试验。
在120名随机分组的患者中(平均[SD]年龄69.6[14.5]岁;69名女性[58%]),113名(94.2%)完成了试验。<140 mmHg组、<160 mmHg组和≤180 mmHg组的随访平均梗死体积分别为32.4 ml(95%CI,18.0至46.7 ml),50.7mL(95%CI,33.7至67.7 ml)和46.4 ml(95%CI,24.5至68.2 ml)。<140 mmHg组、<160 mmHg组和≤180 mmHg组的平均效用加权RS评分分别为0.51(95%CI,0.38至0.63),0.47(95%CI,0.35至0.60),和0.58(95%CI,0.46至0.71)。调整基线ASPECT评分,SBP目标值每1 mmHg降低,随访梗死体积的斜率为−0.29(95%CI,−0.81至 ; 无效P=.99)。调整基线效用加权mRS评分后,SBP目标每降低1 mmHg,效用加权的mRS评分的斜率为-0.0019(95%CI,−∞至0.0017;无效P=.93)。将高SBP目标值组与低目标值组进行比较,<140 mmHg未来试验的预测成功概率为25%,<160 mmHg组为14%。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SBP目标值≤180 mmHg相比,血管内治疗成功后<140 mmHg或<160 mmHg的较低SBP目标值不符合预先设定的无效标准。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更大规模的试验中,血管内治疗后较低的SBP目标值的获益概率较低。
译者注:没有看明白这种统计学方法,最终结论似乎是说血管内治疗后维持较高一些的血压更有可能获益。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2023重磅·所有内容12月底下线】北京协和医院朱以诚教授团队撰写临床实用干货,神经科医生必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畅销20多年的医学影像品牌图书,汇集七大类480多种经典病例影像资料,轻松读片、准确诊断!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从基础解剖到影像解剖和诊断,配图精美,解说翔实,囊括大量累及儿童大脑、颅颈和脊髓的疾病!
神经外科领域国际经典著作,畅销北美20余年,由赵继宗院士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团队翻译,来自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总结!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症状加重的识别和处理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评估和治疗原则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