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消化内科智发朝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杂志发表原创性研究论著 | 研究速递

2025-01-1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近日,消化内科智发朝教授团队在《微生物组》(Microbiome)杂志Q1,IF: 13.8)上发表了题为“Live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boosts dendritic cell retinoic acid synthesis to modulate IL-22 activity and mitigate colitis in mice”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这是该团队近3年在Science bulletin、Microbiome、JOH、JCC等期刊发表研究后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图片


消化内科博士后刘鸿斌,博士研究生黄若、沈槟海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智发朝教授和张文娣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为论文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尽管如此,基于微生物的疗法已成为研究热点。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是健康人体内的一种共生菌,在近期研究中展现出其对免疫和代谢紊乱的潜在益生效果,但Akk治疗结肠炎的结果差异较大,这可能因菌株差异或生存状态所致。因此,智发朝教授团队对Akk的作用机制、菌株特异性和细菌活力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表明,活的Akk能有效减轻结肠炎症,而热灭活的Akk效果不佳;Akk可通过增强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s)分泌IL-22以促进黏膜愈合;Akk还可增加CD103+CD11b-树突状细胞(DCs)的数量,并通过调节关键酶RALDH2,增强维A酸(RA)合成;但抑制RALDH2表达会削弱其保护作用并损害IL-22介导的黏膜修复;在分子水平上,Akk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DC中的RA合成。研究者还发现,不同Akk菌株在缓解结肠炎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母乳提取的新菌株Am06效果与参考菌株相似。此结果显示特定菌株的治疗潜力,并强调识别有效菌株对于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图片


本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群与UC免疫机制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强调了 Akk 的治疗前景。这些发现增进了我们对 Akk 病理生理作用的理解,并为其在 UC 治疗中的转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来源:南方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


点击图片学习

1.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