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2年国际神经病学领域研究重大进展梳理(六)——北京天坛医院李子孝教授回眸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进展

2023-04-30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点击进入精品专题
微信图片_20230330154536.jpg

2023年度脑血管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质控工作组专家精心撰写21篇脑梗死临床干货,全面提升脑梗死诊疗能力!

作者及来源:王文洁, 吕书玉, 侯叶叶, 毛佳文, 韩颖, 李子孝. 缺血性脑血管病:回眸2022[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2): 123-132.


01

可防可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型卒中患者发生致残或致死性卒中的风险


Amarenco团队于2022年发表了TIAregistry.org队列5年的随访结果,评估了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5年功能结局。基线后3个月、1年和5年mRS评分>1分的比例为5.1%、7.9%和22.9%,死亡率分别为0.6%、2.2%及12.0%,累计卒中复发率分别为4%、6.3%和11.1%。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发现的5年全因残疾或死亡的影响因素中,多数都是可干预的,最重要的是,发病前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是一个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可显著降低5年内致残风险。


同期述评中指出,有超过五分之一的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5年随访时出现明显功能障碍,这些患者常合并吸烟、饮酒、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长期残疾的风险,且体育活动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改善临床预后。



02

真实启发: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风险


2022年利用北加利福尼亚州凯撒(KPNC)医疗数据发表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且6个月内无既往干预或同侧神经功能缺损事件的成年患者。结果表明,经药物治疗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5年卒中率为4.7%。而2021年ACST-2 研究发现,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5年卒中的发生率为4.5%。由此可见,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结果是相似的。



03

无效干预:院前硝酸甘油透皮贴剂治疗疑似急性卒中患者


2022年MR ASAP 研究评估硝酸甘油(GTN)贴片对发病3 h内的院前卒中(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患者90 d功能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无论是总人群还是去除卒中模拟病后的目标人群,院前应用GTN贴片对患者90 d临床预后并无改善作用,也不能降低入院后血压。对于脑出血患者,GTN的作用是中性的,但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应用GTN更不益于临床转归。


尽管MR ASAP研究并未能证实GTN贴片可使卒中人群在血压控制和预后改善方面有所获益,该研究是继FAST-MAG研究、RIGHT-2研究之后的又一项大型院前卒中急救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04

时机出现: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后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启动


2022年瑞典的TIMING研究是第一项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10 d内启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治疗后相关临床终点(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出血或90 d全因死亡的综合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其结果表明,在缺血性卒中后4 d内启动NOACs治疗,并不劣于在5~10 d内启动NOACs,早期启动NOACs治疗的患者缺血性卒中和死亡率有降低趋势。因此,心房颤动患者在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考虑早期启动NOACs似乎是安全且合理的。 



05

风险可控:NOACs与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关联


2022年美国的冼颖团队利用AHA/ASA GWTG Stroke登记的最新数据和ARAMIS登记的补充数据,评估卒中发生前服用NOACs且卒中发生后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获益与风险。结果表明,在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发病前7 d内使用NOACs与未使用抗凝药物相比,并未发现颅内出血风险显著增加(3.7% vs. 3.2%)。该研究为长期口服抗凝药患者的溶栓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06

曙光可见: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


PACIFIC-STROKE研究旨在确定NOACs—asundexian用于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佳剂量、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时asundexian各剂量组与安慰剂组之间在主要有效性终点(6个月内MRI检测到的症状性缺血性卒中或隐匿性脑梗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sundexian 50 mg有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趋势,可以显著减少颅内/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卒中复发或TIA风险。在疗效方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能从asundexian治疗中更多获益。在安全终点方面,asundexian安全性良好,不增加出血风险。



07

新的起点:干细胞治疗新生儿缺血性卒中


2022年荷兰的PASSIoN研究证实,在出现围产期动脉缺血性卒中(PAIS)症状7 d内诊断、转移和治疗患者,并将充质干细胞(MSC)制备和给药之间的时间间隔控制在4 h以内是可行的,证明了鼻内注射间MSC治疗PAIS的可行性。其次,在所有病例中,患儿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事件,证明了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另外,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液炎性标志物水平(CRP、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异,3个月时MRI扫描未发现意外的大脑结构性异常。



08

正常和畸形人脑血管系统的单细胞图谱绘制


2022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描绘了成人脑血管系统的单细胞图谱,对内皮细胞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主要促进调解超家族蛋白2A+ 和非典型趋化因子受体1+ 内皮细胞在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中的位置,捕捉了人类动静脉内皮区带的差异,人类脑血管系统全面探索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相关链接

脑梗为什么会复发?这几件事千万不能忽视

最佳推荐 | 高清详细的神经系统解剖学(全)

王共强:关注碎片化睡眠

超美的头颅MR矢状位手绘解剖,让你爱上影像学

神经影像解剖及血供范围分布图-颅脑CT/MR【矢状位】

“心”已静 “栓”不止——“止”将要逝去的青春

Neurology:脑室内胎中胎(不喜勿进)

B族维生素与神经系统疾病

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像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分析,诊疗规范解读!

周围性面瘫:临床诊治与误区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降压药物的选择

短暂发作的眩晕:不要漏诊这个病!

基底节区和丘脑(中央灰质)的双侧病变-图解回顾

脑出血后脑水肿如何处理?|临床实践

NEJM:阿司匹林有没有预防静脉血栓的作用?

复发性面瘫!这个病不简单丨疑难探究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共识导读

喊不醒却又检查不出病,怎么回事儿?

轻型卒中,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脑小血管病:简约而不简单!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