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共话精准,携手创新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报告首日精彩看点

2019-05-18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抗癌协会靶向治疗肿瘤学术年会报告

       5月17日,中国抗癌协会承办的“2019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2019广州医学创新论坛”盛大召开,这是国内肿瘤内科年度最大盛会之一,来自国内外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广州,分享肿瘤治疗最新进展,交流临床诊疗心得体会,推动规范化诊疗实践进程。在短暂而隆重的开幕仪式后,大会主题报告正式开始,本文现将报告精彩内容分享如下。

【主会场 肿瘤内科治疗的继往开来】

       首个学术报告由姜文奇教授带来,他回顾了三十年来,中国肿瘤内科发展历程,梳理了过去的30年间,淋巴瘤,肺癌,乳腺癌和肠癌四大癌种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他特别强调,以NK/T细胞为代表的淋巴瘤领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突出贡献。 

11.png


       随后,邵志敏教授以“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为题,带我们回首了我国肿瘤领域的转化研究之路。邵教授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三阴型乳腺癌的“复旦分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阴乳腺癌的精准治疗策略。

222.png


      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郭军教授回顾全球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并以黑色素瘤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的肿瘤免疫治疗之路。他强调,尽管中国的免疫治疗研究在起步上落后于欧美国家,但目前中国免疫治疗药物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免疫治疗之路方兴未艾。

3.png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自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的Takaki Yoshikawa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日本可切除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并总结了近期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在研试验,其研究的经验和教训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4.png

      沈琳教授在接下来的报告中分析了目前中国I期临床研究现状,她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并给出了系列解决方法,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肿瘤早期临床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5.png

       石远凯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淋巴瘤:中国原创研究与贡献”。石教授从多个抗肿瘤新药出发,为我们讲解近年来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取得的飞跃进步,他欣喜地表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原创好声音越来越多。

6.png

       江泽飞教授则带我们领略了中国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之路。江教授在报告中,对自身研究进行了深入报道,并分享中国在乳腺癌领域做出的贡献以及开展原创性研究的心得体会。  

7.png

       程颖教授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中国肺癌原创研究取得的不俗成绩,为我们讲解了中国肺癌的原创之声。 

8.png

       上午的学术交流承前启后,展现了三十年来肿瘤内科开拓创新的成长历程,发出了肿瘤学界的中国好声音,报告精彩纷呈,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交口称赞。下午的会议内容则紧扣“化”山论剑和“靶”步穿杨两大主题,进一步展开。

【主会场  “化”山论剑、“靶”步穿杨】

       首先,胡夕春教授讲述了“抗微管类药物的研发与运用”, 并重点阐述了抗微管类药物在多种实体瘤的最新研究;随后,来自意大利维西利亚医院的Andrea Camerini对肺癌节拍治疗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指出,肺癌节拍治疗安全性好,可作为老年患者及PS低评分患者的治疗选择。

9.png

       来自澳大利亚金霍恩癌症中心的华裔Elgene Lim教授,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性激素受体与乳腺癌的相互影响作用机制。他指出,对于分泌敏感和耐药的ER阳性乳腺癌,可考虑雄激素受体作为靶点。随后,常建华教授为大家分享了“肺癌精准治疗时代化疗的去与留”,他旁征博引例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建议将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加强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策略。 

10.png

       上半场“化”山论剑中外合璧,精彩纷呈;下半场“靶”步穿杨,同样高手云集,进一步将会场气氛推向新的高潮。首先,朱军教授以“中国淋巴瘤新药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展望”为题,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国内淋巴瘤的发病与生存。随后,佟仲生教授带来“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热点与思考”,分别对早期、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热点进行了系统的回顾。

       陈晓峰教授演讲的题目是“驱动基因在肿瘤诊疗中的最新进展”,他分别从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基因测序技术、常见驱动基因与少见驱动基因等方面进行阐述,频频引经据典,引人深思。最后一位讲者是同济大学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他与秦叔逵教授共同牵头完成了一项评估呋喹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mCRC的大型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FRESCO研究,在本次报告中,他分享了FRESCO临床研究的心得。

【分会场干货满满】

       下午,继续教育专场、转化与创新专场、临床研究专场在各分会场同步进行。

       继续教育专场主题为“规范与精准”,本专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做开场致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袁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治宇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应杰儿教授分享了他们对于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的规范化诊疗的独到见解。

       在下半场的报告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澳大利亚Kinghorn癌症中心的Elgene Lim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志铭教授和蔡清清教授分别就原发灶不明肿瘤、内分泌治疗抵抗的乳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头颈部肿瘤的治疗现状和诊疗指南做了细致的讲解。

       最后,石远凯教授和冯继锋教授总结到,当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与诊疗规范不同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做到个体化治疗。

       临床研究专场由沈琳教授和张力教授主持,各位讲者旁征博引,为我们带来一场学术上的饕餮盛宴。首先,张琼光教授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生动分析中国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具体解决办法。周贤忠教授介绍了几个临床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新药研究可信区间的选择、研究终点、非劣性检验界值等。

       赵洪云教授讲述了Ⅰ期临床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以靶点药物和免疫检查点药物剂量设计方法为例,生动地为大家介绍了新药起始剂量的估算、基于模型爬坡设计估算剂量的利与弊,对参会人员未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各位同道纷纷表示,此次专场使大家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收获颇多。

      下午第三个专场则是转化与创新专场,本次专场主题为 “交流与碰撞”,由曾木圣教授担任主席,8位嘉宾分别贡献了精彩纷呈的报告。季红斌教授演讲的主题是“肺癌可塑性与靶向治疗”,分享了所在团队的新发现。他表示,多个影响肺癌细胞腺-鳞转化的关键分子有望为克服肺癌的耐药带来新思路。 

       吴缅教授以“长非编码RNA规避细胞衰老促进肿瘤发生”为题,讲述了c-myc、LncRNA-8等在基因调控、细胞衰老、肿瘤生长方面的研究进展。程金科教授探讨了“增强抗肿瘤免疫的新途径”。程教授表示,通过去SUMO修饰促进Tm细胞发生以脂肪酸为主的氧化磷酸化代谢,能维持细胞存活和肿瘤中的T细胞浸润,为增强抗肿瘤免疫提供新思路。  

       李斌教授讲解了“FOXP3+调节性T细胞与抗肿瘤免疫”。他指出,FOXP3的翻译后修饰调控可以实现炎症与肿瘤相互博弈的平衡,有作为药物靶点的巨大潜力。张宏斌教授随后做了题为“mTOR 信号通路与肝癌”的报告,为针对mTOR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刘明耀教授汇报的主题是“G蛋白偶联受体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他以靶向PGE2为例展示了改善免疫疗法并减轻副作用的联合用药策略。黄灿华教授介绍了“氧化还原信号调控与肿瘤发生发展”。他指出,靶向ROS及其下游如ROS诱导的保护性自噬可作为临床肿瘤治疗的潜在策略。高平教授汇报的题目是“肿瘤代谢调控”。高教授课题组对多个肿瘤代谢通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肿瘤治疗的新见解。 

       各位嘉宾报告内容丰富,引发了现场的热烈提问和讨论,从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同行们对肿瘤治疗的理解,拓展了肿瘤研究的视野。

会场撷英


12.png

13.png

       开幕第一天,学术内容精彩纷呈、信息量庞大,通过本次年会的热烈讨论与广泛交流,大家对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精准治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后,今日的学术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 | 夏雯 陈美婷 洪少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