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黑便、贫血、头晕,原因竟是……

2024-03-16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非原创

大概半个月前,年近古稀的王阿姨(化名)突然反复出现黑便,几天之后仍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开始出现头晕的情况,差点在家里晕倒。这可吓坏了王阿姨的家人,赶紧将她送进当地医院。一查发现,原来是这几天的黑便让王阿姨出现了中度贫血的情况。

黑便的“元凶”究竟在哪里?

尽管保守对症治疗后,王阿姨的黑便情况得到了控制,可胃镜、肠镜都没有发现可疑的出血点,导致黑便的“元凶”究竟在哪里呢?


“找不到病因就没办法治疗原发疾病,下次还可能会继续出血的。”当地医生的叮嘱让王阿姨的家人万分揪心,如果下次再大量出血,老人家独自在家的晕倒的话可如何是好?放心不下的家人带着王阿姨慕名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科就诊,在了解清楚既往病史后,内镜科为王阿姨进行了小肠镜检查。


“胃镜主要用于诊治胃及十二指肠的疾病,而结肠镜主要用于诊治大肠和回肠末端的疾病。而这中间长达5~7米的小肠,就是常规的软式内镜的‘盲区’,造成了小肠疾病难以被发现的局面。”内镜科黎建军主任医师介绍道,既往很多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很大可能就是小肠出血,而小肠镜在发现病变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治疗,让小肠疾病无所遁形。


小肠盲区侦察战正式打响

经过充分沟通并获得了家属同意后,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中心诊室,一场盲区侦察战正式打响。由于小肠镜操作难度大、操作风险较高,同时对操作者和助手要求极高,完成一例小肠镜检查通常需要耗费比胃肠镜多几倍的时间,并需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在中山六院小肠内镜科郭勤主任医师的指导下,中肿内镜科谭文城主治医师持镜,先从口侧进入逐步向空肠侧前进,达到不能再前进的位置后使用钛夹进行标记。而后从肛门二次进镜,向前逐渐进入小肠,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顺利完成对接!在小肠镜的探头下,不明原因出血的“元凶”也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王阿姨的空肠存在一些血管畸形,正是这些小血管瘤导致了消化道的出血,继而出现黑便、贫血和头晕的情况!术中,谭文城主治医师在发现病变后,当即使用钛夹对这些血管进行了夹闭。整个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王阿姨术后恢复良好,第二天就开始进食流质,大便的颜色也恢复了正常,粪便化验当中隐血也呈现阴性,再也没有出现黑便。


图片

图1 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图片

图2 小肠镜发现空肠血管瘤(红圈标注)

图片

  图3 小肠镜下钛夹夹闭血管瘤


小can讲科普:

既然是非常规的内镜检查,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小肠镜呢?

小肠镜主要是用于怀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在观察的同时可以完成取活检、治疗等操作。


① 可疑小肠出血(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胃肠镜检查未发能发现病变)及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② 可疑小肠肿瘤或增殖性疾病;

③ 可疑小肠吸收不良(如乳糜泻);

④ 不明原因腹泻或蛋白丢失;

⑤ 多发性息肉患者的全消化道评估;

⑥ 疑似克罗恩病;

⑦ 小肠造影或胶囊内镜有小肠异常发现者;

⑧ 复杂外科肠道手术后异常情况,如吻合口出血、梗阻;

⑨ 已确诊的小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息肉、血管畸形等治疗后复查;

⑩ 小肠疾病的治疗:如小肠息肉切除术、小肠异物取出术、小肠血管病变治疗术、小肠狭窄扩张术;

⑪ 小肠肿瘤外科手术前、中定位。


这次双气囊小肠镜的检查和治疗的成功开展,标志着中肿消化内镜技术能够扫除盲区,实现全消化道的内镜诊疗。


作者:池隽

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