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为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奋力开创援外医疗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的指导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开辟“中国援外医疗步入新时代”主题宣传专栏,展现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受援国因地制宜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使更多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了解中国援外医疗队“一流医生”在外开展的专业性工作,鼓舞医疗队员士气,增强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的使命感、归属感与荣誉感,激励更多优秀卫生健康工作者加入援外医疗事业。
归国近一年,第29批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郭伟桌上并立的中国国旗和几内亚国旗仍映照着那段难忘的岁月。立于一旁的书柜中整齐码放的书册是他和第29批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全体队员引以为傲的心血结晶。郭伟的微信头像便是其中一册书的封面,“这些书已经成了队员们拿得出手的名片,”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的他如是说。
“这才叫给我们留下了一支真正‘带不走’的医疗队!”几内亚卫生部部长曾为此感叹。在援外的近一年半时间内,医疗队共出版多个专业的医学专著8本(图1):《急诊医学技术操作流程图解(第二版)》(中文版)、《急诊抗感染治疗指导手册》(法语版)、《急诊抗感染治疗指导手册》(中文版)、《急诊气管镜操作手册》(法语版)、《非洲地区常见病媒生物防治宝典》(中法双语版)、《神经外科医师查房手册》(法语版)、《常见周围血管疾病治疗宝典》(法语版)、《轻松应对脑血管病》(法语版),还编制并印刷了《中几友好医院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制度和流程汇编》(中法双语版)。
图1:第29批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编写出版的部分专著
其实,这些只是第29批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众多成果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医疗队还申报并实施课题和继教项目12项;发表科研论文43篇,其中SCI论文19篇;申请获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项。同时,医疗队还调研并撰写了《几内亚卫生体系调查报告》;申报了援外医疗队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建设项目——中几友好医院“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建设,目前也已开花结果,顺利落地。
恰如非洲原野上的一艘希望“方舟”,医疗队的微信公众号“非天方舟”记录了医疗队的诸多“第一次”:第一次教学查房、第一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第一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而除了为几内亚本地患者、中资机构、当地华人提供医疗服务,帮助当地医生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外,医疗队还承担了受援国中几友好医院的医院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等任务,并顺利开展了卫生政策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工作。这艘“方舟”承载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精神,为中几友谊和医疗建设开辟了一片永恒的“碧海云天处”(医疗队队员亲切地为其驻地起名为“碧海云天处”)。
“作为团队的主心骨,你得敢想。”郭伟从出发前便决心要带领队员做出点成绩来,一开始便给医疗队提出了两个鼓舞人心的“小目标”:第一,要争做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第二,2023年正值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我们的队伍也要争取在这辉煌的篇章上留下一笔。
敢想,当然也要敢做。虽被鼓足了士气,队员们却还是觉得这两个目标有点不切实际。但郭伟却一开始就干劲十足。医疗队队员来自不同单位、不同科室,专业领域不同,技能优势也有所不同。作为队长,郭伟抓住了队员们最为关键的需求——职业发展和科研成果。援外工作既是无私的奉献,也是难得的成长机会,于是队长的鼓励成功点燃了队员们的驱动力。但是要做出这么多成果,只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往往还需要各方面资源的协调配合。拿书籍出版来讲,有出书的想法是一回事,筹备好内容是一回事,而真正出版发行又是另一回事。几内亚地处热带地区,卫生条件落后,传染病高发。作为医疗队的卫生管理顾问之一,来自北京市疾控中心的队员张朱佳子结合实际情况,将当地常见传染病防治、蚊虫叮咬处理经验整理成了一本小册子,用以应急和学习。郭伟捕捉到了这一淳朴的想法,并鼓励她成稿出书。
内容筹备不是难事,但在物资贫瘠的几内亚,找一家出版公司可真不容易!甚至向大使馆求助都没有眉目后,书稿的出版近乎要搁置了。然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谁能想到一次外出偶遇的街头小店竟然就是隐藏的出版社,还是法国知名出版社L‘Harmatan出版社的分社,而且价格优惠。希望就这样再次燃起,中法双语的《非洲地区常见病媒生物防治宝典》终于出版,不仅造福当地人民,也为当地3万中国人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引发了更多队员的出书热情。
援外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能赶在回国之前拿到出版的成书,当然再好不过,可是出版社却似乎并不着急,只能靠主编们一次次催促来提升效率。但最终这些宝贵的成果还是顺利和大家见了面。
不止出书,很多事情郭伟仿佛总是能快速找到抓手,把队员们凌空的想法落地成真,无形中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医疗队刚成立还在国内培训阶段时,考虑到大家对几内亚了解甚少,对当地医疗现状一无所知,不便于各项工作开展,郭伟就给队员们布置了第一个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做一份非洲当地的现状调研。结果,这一系列调研报告不仅帮助大家打开了援外工作的大门,也在郭伟的极力促成下成功组成专栏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图2),为援外工作积累了第一份成果。医疗队的很多成果就是这样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和复盘总结中打磨出来的。
图2:队员的调研报告以专刊形式发表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如今再回头看,当初觉得特别难的事,居然也都一件件地做成了!”一句欣慰的感叹化解了诸多的不易。回头再看墙上悬挂的“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和表彰大会合影”以及珍藏在柜中的奖章,当初那两个看似不切实际的“小目标”现在也都毋庸置疑了。
只要敢想,一切都有可能。从“输血式”援助转向“造血式”援助,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援外医疗初心不渝,薪火永续。作为第29批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郭伟既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帮助受援国医疗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地发掘了队员的潜能,促进了队员自身能力的提升,多名队员经过援非历练后成长为业务骨干,真正实现了双方持久获益,为后来者打造了一个可参考的典范,也为中国医疗援外篇章续上了精彩一笔。
采写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记者 黄琳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