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需求,提升文章内容质量,诚邀您花几分钟参与本次有奖问卷调研。参与者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
上期回顾
患者女性,45岁。
主诉:腹痛2年,发现胃肿瘤3天。
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无特殊。
辅助检查:凝血功能、肝肾功、电解质等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胃镜检查发现:在胃体上部大弯侧见一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直径约1.2 cm,活检钳触之有黏膜下滑动感,考虑间质瘤可能。入院后完善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胃体上部大弯见一低回声病变,切面大小1.1×1.5 c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向腔内外突出,起源于固有肌层,结合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指南,该患者有内镜治疗适应证,无禁忌证,交代手术治疗方案选择及手术风险后进行内镜下治疗。
标记:高频切开刀在肿瘤边缘 5mm 处标记,明确切除范围。
黏膜下注射:在标记点外侧注射 “生理盐水+ 亚甲蓝 + 肾上腺素” 混合液,使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分离,注射时需分点多次注射,确保黏膜层充分抬起(抬举征阳性)。
切开与剥离:先用高频切开刀切开标记点外侧的黏膜层,再用 IT 刀或 Dual 刀沿黏膜下层缓慢剥离,剥离过程中需保持视野清晰,避开黏膜下血管(遇小血管可直接电凝止血,大血管需用止血夹夹闭后再切断);剥离时若发现肿瘤与固有肌层粘连,需放慢剥离速度,避免误切固有肌层导致穿孔。
本例病变因病变有部分突出胃腔外,需沿肿瘤最深层的边缘切开浆膜,造成“人工穿孔”,进行全层切除病灶及周围组织,术中为避免切除的瘤体落入腹腔,可利用圈套器或抓取钳等方法固定及取出病灶。在全层切开一定的长度后,可以用透明帽的辅助将瘤体尽量推向腔内,使背侧完全显露于视野中,在内镜直视下从浆膜面沿瘤体外侧边缘逐步切除,这样既能保证瘤体包膜的完整性,同时可以在完全直视下处理浆膜面血管,预防瘤体完全游离时落入腹腔。
EFTR 在剥离组织时,已游离的部分会覆盖病灶组织,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难度,从而增加手术风险,可通过辅助牵引改善 EFTR术中视野,保证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有效切除,进而提高手术效率及整体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
创面处理:电凝处理出血部位和裸露血管,特别是靠近浆膜侧血管断端,可以借助透明帽辅助显露浆膜侧。确切处理好周缘的血管断端后,确定无出血或渗血后再进行缝合。根据术后创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闭合方法,创面较小可用金属夹,创面较大( 直径>1.5~2 cm) ,可采用尼龙绳钛夹荷包缝合技术。本例穿孔面约1cm,选择金属夹直接夹闭缝合创面。
病理结果:提示为梭形细胞肿瘤。
术后常规在内镜直视下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饮食管理:禁食 48~72 小时,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排气、排便),再逐步过渡饮食,2周内避免辛辣、坚硬食物。
药物治疗:术后常规给予 PPI口服 4~8 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创面愈合; 若术后出现腹痛,可给予解痉药物,避免使用非甾体类固醇药,防止刺激创面。
SMT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发病率不均衡,胃是消化道SMT最好发部位。SMT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复杂,但大多为良性病变,仅少部分SMT表现为恶性。常规白光内镜用以观察病变位置、大小、活动度、隆起部位黏膜的色泽、形态、糜烂出血情况,无法提供病变性质和来源相关信息,EUS可以在常规白光内镜的基础上提供病变的内部回声、来源、异质性、生长方式和血管的关系等,可以初步提供病变的良恶性信息;对于肿瘤直径大于2cm病变,可通过CT和MRI对肿瘤进行分级、治疗和预后评估,没有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使用内镜技术可以完整切除、残留和复发风险低的病变,有治疗必要的均适合进行内镜下切除。完整切除肿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残留和复发风险。
因此,内镜切除过程中应遵循无瘤治疗原则,切除过程中应保证瘤体包膜完整。根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式,病变深度等选择合适的内镜治疗。
十二指肠早期癌的内镜治疗 | 中日携手・遵医领航⑲
作者: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刘吉龙 李红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