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破解 HER2 阴性乳腺癌困局:从临床实践到人文决策的综合探索

2025-10-09作者:lizy资讯

破解 HER2 阴性乳腺癌困局:从临床实践到人文决策的综合探索

张少华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在乳腺癌诊疗领域深耕二十余载,最常被患者追问的问题始终围绕 HER2 阴性亚型:“没有靶向药,是不是只能硬扛化疗?”“耐药了、转移到脑子,还有救吗?” 事实上,HER2 阴性乳腺癌虽占比超 70%,且曾被视为 “靶向盲区”,但随着药物迭代与诊疗理念升级,其治疗早已不是 “单行道”。从耐药患者的靶化联合方案突破,到脑转移病灶的精准管控,再到贴合患者需求的个体化决策,每一次临床探索都在打破 “无药可用” 的刻板印象。以下结合真实案例,聊聊 HER2 阴性乳腺癌诊疗中 “精准” 与 “温度” 的平衡之道。

 

耐药破局:在药物机制里找 “契合点”

HER2 阴性乳腺癌的紫杉类耐药,是临床最棘手的困境之一。这类患者多经历过 1-2 线治疗,身体耐受性下降,方案需兼顾 “疗效” 与 “安全”。优替德隆作为新型微管抑制剂,通过 “抑制微管聚合” 而非传统紫杉类的 “抑制解聚”,规避了交叉耐药;再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改善肿瘤微环境,二者形成的 “靶化协同” 效应,在真实世界中多次验证了价值。

49 岁的李女士是典型案例。她确诊三阴性乳腺癌后,术后辅助化疗采用紫杉类联合蒽环类,20 个月后复查发现双肺多发转移,CA15-3 飙升至 89U/ml。尝试卡培他滨单药治疗 2 个月,病灶增至 2.0cm,还出现头痛 —— 脑部 MRI 提示 2 处 0.8cm 转移灶。李女士崩溃哭诉:“我还想看着孙子上幼儿园,要是连头都抬不起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们团队分析:三阴性脑转移患者需 “入脑能力强 + 抗耐药” 的药物,优替德隆的小分子亲脂结构能穿透血脑屏障,贝伐珠单抗可抑制颅内异常血管新生。最终制定 “优替德隆 50mg/m²(d1、d8)+ 贝伐珠单抗 5mg/kg(d1)” 方案,每 3 周 1 周期,同步用甘露醇缓解头痛。1 个周期后头痛减轻,3 个周期后肺转移灶缩至 0.8cm、脑病灶消失,CA15-3 降至 32U/ml。完成 8 周期治疗后转卡培他滨维持,至今无进展生存期超 17 个月,如今已能每天送孙子上托儿所。

类似的还有 52 岁的张女士,HR+HER2 - 亚型,术后 5 年他莫昔芬辅助治疗停药 1 年出现骨转移,AI 联合 CDK4/6 抑制剂治疗 2 年再次进展,骨痛评分 7 分、CEA 升至 45ng/ml。考虑到她合并轻度贫血,未选蒽环类化疗,而是用 “优替德隆 40mg/m²+ 贝伐珠单抗” 方案(减量减少骨髓毒性)。2 周期后骨痛降至 3 分,4 周期后 CEA 降至 12ng/ml,骨扫描显示转移灶活性明显降低。她后来感慨:“能自己做饭的感觉,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后续的真实世界研究也印证:该联合方案治疗紫杉耐药 HER2 阴性转移性患者,整体客观缓解率(ORR)达 4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5 个月,≥3 级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18%)、手足综合征(7%)为主,对症处理即可控制。

脑转移攻坚:穿透 “生命屏障” 的治疗智慧

脑转移是 HER2 阴性晚期患者的 “致命威胁”,血脑屏障让多数化疗药颅内浓度不足外周血的 20%。而优替德隆的分子特性与贝伐珠单抗的微环境调节作用,为这类患者打开了 “颅内治疗窗口”。

56 岁的王女士,HR+HER2 - 晚期乳腺癌 3 年,长期用内分泌联合 CDK4/6 抑制剂控制,某天突然持续性头痛、恶心、视物模糊 —— 脑部 MRI 显示 3 处转移灶,最大 1.8cm,伴额叶水肿,右眼视野缺损,ECOG 评分 2 分。她女儿焦虑追问:“我妈妈会不会变傻?还能治吗?”

评估后我们制定方案:优替德隆 45mg/m²(d1、d8)+ 贝伐珠单抗 7.5mg/kg(d1),同时将氨氯地平从 5mg 增至 10mg(预防贝伐珠单抗相关高血压)。治疗 10 天头痛减轻,2 周期后脑部 MRI 显示病灶缩至 1.0cm、水肿消失,右眼视野恢复;4 周期后 CA125 降至 28U/ml,肺部病灶稳定。如今治疗 11 个月,王女士已能每周去公园打太极,还加入了广场舞队。

另一位 38 岁三阴性患者,脑转移合并脑膜转移,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含肿瘤细胞,ECOG 评分 3 分。我们在 “优替德隆 + 贝伐珠单抗” 基础上加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同步用地塞米松减轻脑膜刺激。1 个月后呕吐消失,3 个月后脑脊液无肿瘤细胞,可自主行走,目前已稳定 6 个月,能远程办公。

这两个案例让我们总结出关键:一是药物需兼顾 “入脑能力” 与 “抗血管生成”;二是合并基础病(如高血压)者需提前优化用药;三是每 2-3 周期复查脑部 MRI,同时关注神经症状变化 —— 主观感受往往比影像更早反映疗效。

 

多学科协作:让治疗 “全程贯通”

HER2 阴性乳腺癌治疗从不是 “单一科室的战斗”,多学科协作(MDT)是实现 “全程管理” 的核心。我们依托医院综合优势,建立 “内科主导、多科支撑” 模式,让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等深度参与,覆盖 “治疗 - 康复” 全周期。

35 岁的赵女士,局部晚期 HR+HER2 - 乳腺癌,肿瘤直径 4.2cm(中央区),伴 2 枚腋窝淋巴结肿大,未结婚的她坚持 “要保乳,想穿婚纱”。常规中央区肿瘤保乳难度大,我们启动 MDT:影像科 MRI 评估显示肿瘤未侵犯乳头乳晕;外科判断 “缩至 2cm 内可保乳”;病理科建议治疗中 2 次穿刺评估坏死率;内科制定 “优替德隆 + 卡培他滨” 新辅助方案。

3 周期后肿瘤缩至 1.5cm,穿刺提示坏死率 85%,外科及时实施保乳手术 +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达完全缓解(pCR)。康复科术后 1 周指导乳房功能锻炼,心理科缓解她 “保乳后是否复发” 的焦虑。如今赵女士无瘤生存 2 年,去年结婚时特意发来婚纱照:“谢谢您让我以完整的样子穿上婚纱。”

对晚期多转移患者,MDT 作用更关键。62 岁的刘女士,HR+HER2 - 晚期,腰椎骨转移(VAS 评分 8 分,无法行走)、肺转移(3.0cm),还合并糖尿病(空腹血糖 8-9mmol/L)、高血压(140-150/90-100mmHg)。MDT 团队快速协同:内科用 “氟维司群 + CDK4/6 抑制剂” 控肿瘤,加唑来膦酸护骨,同时调整降糖药(二甲双胍 + SGLT2 抑制剂)、降压药(ACEI 增量);放疗科用立体定向放疗(30Gy/5 次)缓解腰痛;骨科评估排除骨折风险,指导腰背肌锻炼;营养科制定低脂低盐食谱。1 周后刘女士可搀扶行走,2 个月后疼痛消失,血糖血压正常,ECOG 评分从 2 分降至 0 分,如今能自己做饭、散步。

 

副作用管理:让治疗 “能坚持才有效”

HER2 阴性患者治疗周期长,副作用管理直接影响依从性。我们坚持 “提前预防、及时干预”,避免患者因不耐受擅自停药。

优替德隆常见的手足麻木,可通过 “营养神经 + 康复训练” 缓解。李女士在治疗 4 周期时出现指尖麻木、握笔无力,我们给予甲钴胺(0.5mg tid),指导她用 37℃温水泡手、握弹力球锻炼,2 周后症状减轻,顺利完成 8 周期。

贝伐珠单抗的高血压、蛋白尿需动态监测。王女士治疗 2 周期时血压升至 160/100mmHg,我们将氨氯地平增至 10mg,加用缬沙坦(80mg qd),指导她早晚测血压,1 周后稳定在 130-140/80-90mmHg,后续未出现蛋白尿。

72 岁的 HR + 患者用 “优替德隆 + 卡培他滨” 时出现轻度腹泻(3-4 次 / 天),我们排除感染后给予蒙脱石散,营养科制定小米粥、蒸蛋羹等清淡食谱,1 周后症状缓解,体重未下降。

 

人文决策:治疗要 “对病” 更要 “对人”

精准治疗的核心是 “以患者为中心”—— 同样病情,高龄与年轻患者、有生育需求与无需求者,方案选择截然不同。

76 岁的陈女士,HR+HER2 - 晚期,合并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慢性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50ml/min),腰椎骨转移致持续疼痛。她儿子明确诉求:“不求根治,只求少受罪、安稳过日子。” 我们放弃化疗,选用 “氟维司群 + 低剂量阿贝西利(150mg bid)”:氟维司群减少口服药对肾的负担,阿贝西利减量降低心脏风险,同时每周监测肝肾功能、心肌酶。1 个月后疼痛从 7 分降至 3 分,3 个月后骨病灶稳定,肾功能无恶化,如今治疗 10 个月,能自主浇花、看电视。

30 岁的周女士,三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需 6 周期辅助化疗,未结婚的她哭求 “想保留生育能力”。我们联合生殖科,在化疗前 2 周为她冷冻 8 枚优质胚胎;化疗选 “优替德隆 + 卡铂”(对卵巢毒性小),同步用 GnRHa 保护卵巢。6 周期后 AMH 从 2.1ng/ml 降至 1.8ng/ml,卵巢功能良好,目前病情稳定,已开始备孕咨询。

 

结语:以患者为中心的探索永无止境

HER2 阴性乳腺癌的诊疗之路,始终是 “问题与突破并存”—— 从化疗单药到靶化联合,从单一治疗到多科协作,每一步进步都源于对 “患者需求” 的关注。未来,随着 NGS 检测普及,我们将能通过耐药基因、免疫标志物进一步精准分层,但 “以患者为中心” 的理念永远不变。

正如李女士复诊时所说:“不是你们给了多少药,而是你们让我觉得‘我还能好起来’。” 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提供精准方案,更要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未来,我们仍将在 HER2 阴性乳腺癌领域深耕,让更多患者活得更久、更有质量与尊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