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刘健教授:关注碘对比的安全应用

2021-12-06作者:李稳资讯
消化系统肿瘤非原创

image.pngPCI治疗需求大,对预后要求更高

 

刘健教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心血管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R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及稳定性心绞痛(SAP)等高发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近年来PCI手术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碘对比剂作为PCI治疗中的必不可少的药物,在患者的术前疾病评估、术中造影定位和术后预后与管理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往股动脉径路是PCI的经典径路,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从减少血管相关并发症和患者痛苦的角度出发目前我国PCI治疗中多采用经桡动脉径路,这一比例在临床中已经超过90%[1],成为了PCI治疗的首选径路。由于桡动脉血管本身更加细小,经桡动脉冠脉介入选择的导管也同样更细小,对碘对比剂的浓度和黏度的要求也更高。在此背景下,如何选择更符合这一要求的碘对比剂对于PCI治疗的获益至关重要。


刘健教授:临床中,PCI术者除了关注PC-AKI的发生,也同样关注术中与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碘对比剂相关的超敏反应。最常见的超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瘙痒、咳嗽/喷嚏。此外也包括面部水肿、咽部不适、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眼肿胀、鼻塞、流泪、喉头水肿、鼻炎等超敏反应。其中,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中重度过敏反应对患者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常发生在碘对比剂注射后1小时内,为PCI手术管理带来严重挑战。众所周知,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分静脉给药(如CT冠脉造影)和动脉给药(如PCI治疗)。有证据表明这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呈现出差异。2020年发表的UVIA研究汇总分析了PMS I、IMAGE、TRUST及“Ultravist in CT” 4项碘普罗胺的观察性研究[5],共纳入133331例患者,通过嵌套病例对照研究及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揭示了碘普罗胺在两种注射途径中的安全性与相关差异。总体而言,碘普罗胺给药后的超敏反应罕见,仅为0.6%。其中碘普罗胺动脉注射的超敏反应发生风险显著低于静脉注射(0.2% VS 0.7%,P<0.001)。多变量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超敏反应的高危因素包括注射途径(静脉注射)、年龄(18-50岁,OR=2.16)、过敏史(OR=3.61)、对比剂反应史(OR=4.31,以上P值均<0.001)、哮喘史(OR=2.14,P=0.005)。2019年,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由韩国国立卫生院牵头、共纳入19万余例患者的多中心研究比较市场上常见对比剂的超敏反应安全性数据[3]。结果显示,碘对比剂相关超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73%,而不同对比剂中碘普罗胺的超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碘对比剂的整体情况,为0.37%(P=0.001)。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此前的在中国开展的碘普罗胺大型上市后临床研究TRUST的研究结果[4]。该研究表明碘普罗胺相关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率仅为0.38%、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仅为0.02%。结合临床实战经验,碘普罗胺在PCI治疗中的安全性良好,可作为PCI治疗的优选碘对比剂。结合有关研究结果,对于高危患者,临床需要给予充分的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检查前给予患者充分的水化,使碘对比剂进入体内后稀释加快,经肾脏排泄也加快,以此降低机体的反应。第二,重点询问患者既往是否存在过碘对比剂反应,查看患者的手术记录,避免二次暴露。第三,对于具有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充分告知风险,适当应用抗组胺药物进行预处理,选择经临床研究证实风险更低的对比剂如碘普罗胺,以尽可能地减少发生碘对比剂相关超敏反应的可能性。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