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近年来随着我国肠癌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多学科协作在大肠癌领域的开展,我国肠癌精准诊疗不断进步,已较以往取得显著成绩。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肠癌的防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结直肠癌的诊疗策略,促进结直肠癌精准诊疗的发展。2019年11月9日,值默克肠癌精准论坛在南京召开之际,我们采访了前来参会的多位在结直肠癌领域颇有建树的权威专家。本期,我们将分享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在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精准检测及治疗策略优化方面的宝贵经验。
初诊mCRC患者常规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梁军教授在采访中指出,大肠癌目前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大肠癌临床常用基因检测因为对患者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变得愈加重要。这些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常用检测主要包括RAS、BRAF、MSI/MMR等。目前mCRC患者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抗EGFR单抗如西妥昔单抗和抗VEGF单抗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对RAS野生型mCRC患者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ORR、PFS和OS。临床中对RAS野生型患者尤其是左半患者,一般会一线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 且西妥昔联合化疗已经被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作为RAS WT左半mCRC患者一线首选治疗方案。BRAF突变是临床预后不佳的预测因子,对于BRAF突变患者, 最新的BEACON研究显示, 三个靶向药物(BRAFi+西妥昔单抗+MEKi)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MSI/MMR检测也很重要,有助筛查林奇综合征,并决定患者是否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新兴标志物在初诊mCRC患者中的应用有待探索
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mCRC领域涌现出多个新兴标志物,如HER2、NTRK、PIK3、PTEN等,这些标志物一方面可能具有预测或预后价值,另一方面也可成为相应药物的治疗靶点,为患者提供更多改善预后的可能性。因此,梁军教授认为,随着结直肠癌精准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治疗药物可及性的增加,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基于新兴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药物或进入临床试验是可行的后线治疗选择。
RAS野生型左半mCRC患者的姑息治疗策略探讨
姑息治疗的患者一般都是肿瘤分期较晚的患者,对这部分患者是对症处理,还是采用其他治疗办法,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个体状况冷静分析。如果患者疾病分期很晚,具有较低的治疗获益可能性,那么一般对其进行对症处理。但有些患者,虽然已经处于晚期或多发转移阶段,但其一般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体能状态和PS评分,那么这部分患者有必要接受更好的治疗。例如,RAS野生型左半mCRC患者能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中显著获益。总之,在面对姑息治疗的患者时,应综合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和基因状态,在确保患者耐受的情况下,考虑是否给予靶向药物等治疗。
西妥昔单抗在RAS野生型右半mCR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前NCCN指南对mCRC的靶向治疗有明确指导意见,通常以RAS突变状态和肿瘤部位进行区分。对RAS野生型左半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是首选治疗方案。对RAS野生型右半患者,相关证据提示贝伐珠单抗可为患者带来获益。但同时,因为患者仍属于RAS野生型,因此西妥昔单抗在该部分患者中可能仍是优势方案之一。目前,西妥昔单抗在缩瘤方面的优势已被临床证据证实,对RAS野生型右半mCRC患者,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相比,具有更优的ORR,同时西妥昔联合化疗并未使这部分患者的OS受损,因此以缩瘤为治疗目标的RAS野生型右半mCRC患者一线选择西妥昔联合化疗也可以作为可选方案之一。基于临床证据和个人经验,梁军教授表示,临床中对RAS野生型右半mCRC患者,若以缩瘤为目的,仍会推荐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