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杨丽霞代表:深化胸痛救治体系建设,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两会医声

2021-03-04作者:壹声热点
非原创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这其中心肌梗死患者又占到很大比例。


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是距离百姓最近的专业医疗资源,但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还不足以承担区域内公众教育及患者康复管理的责任,特别是对于上级胸痛中心的胸痛出院患者,无法持续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缺少定期疾病科普及宣教。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杨丽霞提出关于深化胸痛救治体系建设,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的提案。



杨丽霞代表在提案中指出:


1、当前,胸痛中心的院内绿色通道已经比较畅通,救治效率显著提高,STEMI的再灌注治疗比例显著提高,诊疗更加规范,显著改善预后。但是部分区域未能很好地缩短院前-院中转运时间,构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无法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到最近的胸痛中心,导致心梗救治成功率不能进一步提高。


2、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再发急性心梗是因为经胸痛中心抢救治疗出院后没有得到长期有效的随访管理,居住地所在医院无法对患者定期开展检查,按时服用药物提醒以及生活方式干预。


3、因为城乡医疗水平差异,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心血管救治条件,面对急性胸痛患者无法使用心电图机、床旁肌钙蛋白等设备进行诊断以及缺乏双联抗血小板、溶栓药物等治疗手段。


4、首诊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处理一些自行来院就医的胸痛患者时存在快速识别并转运急性胸痛患者能力不足的情况,造成治疗时机延误。


5、及时把握心梗病发的黄金120分钟,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附近的胸痛中心所在医院进行就医,能够很好地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但公众对于疾病了解还不够,往往不能采取最正确的处理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杨丽霞代表认为:


卫健局
1.各地政府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创建胸痛救治单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发布支持文件,鼓励当地医院从胸痛中心向胸痛救治单元延伸建设,推动在承担急性胸痛接诊任务且按照就近原则已与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建立常态化联合救治及转诊关系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创建胸痛救治单元。如果救治单元所在地区距离上级胸痛中心较远,当地政府及卫健局应给予统一配备急救车,使得心梗患者得以快速转运,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2.建立各级医疗机构常态化协同联络机制

加强组织引导,在通过验收的胸痛救治单元内试点与上级胸痛中心医院打通患者档案,建立心血管病急性处置与高危因素长期随访管理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与上级医院高效对接,尽早安排患者转诊并追踪诊疗结果。经上级医院规范治疗后进入稳定期、康复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过转回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病情随访、用药咨询、康复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打造胸痛康复管理“最后一公里”。

3.配备急性胸痛常规诊疗设备及药物


政府成立专项资金,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床旁心电图机设备,双联抗血小板等常备药品实现百分百覆盖。建立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双联抗血小板、抗凝、溶栓及肌钙蛋白等项目的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4.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培训考核

在各地政府支持下,由上级医院持续面向已签署联合救治协议的基层医疗机构接诊医师开展培训考核,使其能够具备较为专业的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水平和救治能力,依据心电图以及肌钙蛋白结果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胸痛患者;同时建立远程会诊机制,能在心电图传输至上级医院的最短时间,帮助诊断;共同制订合适的急性胸痛诊疗流程图,能够指引接诊医师快速、规范完成急性胸痛患者的接诊、初步诊断及决策任务。

5.深入社区,定期开展大众培训教育

通过胸痛救治单元覆盖所管辖的全部社区(村),大力开展胸痛普及教育,内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急救常识(急性胸痛症状识别、呼叫120、心脏骤停的识别及基本心肺复苏技能)等,采用创新“社群管理”模式,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心梗病发黄金120分钟的知晓率以及遇到心梗第一时间拨打120的意识,牢记两个120,一样可以缩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入院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最终实现中国心血管事件下降拐点的到来。


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