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夏天,不少人会发现自己血压有所下降,有时测量出来只有90/60 mmHg,这时候就开始担心:这是不是低血压?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什么是低血压?
医学上,通常把收缩压(高压)低于9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低压)低于60毫米汞柱,称为低血压。
不过,这个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有些人天生血压就偏低,比如瘦小的年轻女性,她们的血压可能长期在90/60左右,但身体完全没有不适,这种情况叫"生理性低血压",并不需要治疗。
真正需要关注的是"病理性低血压",也就是血压突然降低,或者低血压伴随明显症状的情况。
为什么夏天容易低血压?
夏天气温高,人体为了散热,血管会扩张,血压自然就会下降。加上出汗多,体内水分流失,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得更明显。
另外,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摄入不足,这也可能导致血压偏低。
低血压有哪些症状?
轻度低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当血压明显偏低时,常见的症状包括:
头晕头昏
特别是从坐位或躺位突然站起来的时候。这是因为血压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
乏力疲倦
总感觉没精神,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
心慌气短
有时候会感觉心跳加快,呼吸不畅。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严重的低血压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甚至晕厥。
哪些人容易出现低血压?
年轻女性,特别是体型瘦小的,天生血压就容易偏低。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血压容易偏低。
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比如降压药、利尿剂、抗抑郁药等,都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患有内分泌疾病的人,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等,也容易出现低血压。
低血压需要治疗吗?
这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是生理性低血压,也就是血压虽然偏低但没有任何症状,身体各项功能正常,那么不需要特殊治疗。
但如果低血压伴有明显症状,影响了日常生活,就需要积极处理了。
首先要找出病因。如果是药物引起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如果是疾病导致的,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功能性低血压,也就是没有明确病因的低血压,主要通过生活方式调节来改善。
低血压的日常调理
增加饮水量
夏天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维持血容量。每天至少喝8杯水,如果出汗较多,还要适量补充电解质。
合理饮食
不要刻意节食,保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增加盐分摄入,但不要过量。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类、豆制品等。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血压调节。
适量运动
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血压稳定。
避免久站久坐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加重低血压症状。
起身要缓慢
从坐位或卧位起立时,动作要缓慢,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突然出现严重头晕、眼前发黑、几乎要晕倒。
低血压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慌等症状。
血压持续偏低,伴有明显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服用降压药后血压过低,出现不适症状。
本文转自健康心血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