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研究展播|精确至上!全腹腔镜结合术中造影技术安全获取活体供肝

2024-04-0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成果名纯腹腔镜手术对活体供者左外侧肝段获取中胆管分离的影响

发表期刊:肝胆外科与营养[Hepatobiliary Surg Nutr,IF(2022):8]

通讯作者:朱志军

第一作者:魏林、张海明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推荐理由


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是肝移植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本研究是我国首个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与开腹活体供肝获取的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全面客观地反映出该技术的利弊和改良方法,促进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



研究解读


活体肝移植中,活体肝脏捐献者需要捐献部分肝脏,用于挽救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的生命,供受者术后通过肝脏的迅速生长重新恢复正常肝脏体积和功能。全腹腔镜供肝获取有望进一步降低捐献的不适,促进供者的迅速恢复。然而部分肝脏获取手术需要同时保障捐献者剩余肝脏和切取肝脏的血管和胆道结构完整,因此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的应用和普及仍然有很大的技术瓶颈。


本研究中回顾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完成的活体肝脏捐献和肝移植手术,包括开腹活体供肝获取106例,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74例。本研究比较了两组供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并且分析了供者和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速度、并发症与恢复情况。全面的比较了两者的预后,证实了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注重手术要点问题的深入研究:活体供肝获取中胆道劈分需要很高的精确性,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可能改变胆道劈分的精确度,从而对肝移植手术造成潜在影响。本研究经过详细对比两组患者胆道吻合口数量,校正捐献者的左支胆道主干长度、捐献者身高、受者体重等混杂因素,最终明确全腹腔活体供肝获取术中,单纯依赖吲哚菁绿显像定位精度不够理想,采用术中造影可有效增加胆道劈分的精确度。


该结论成为本研究的独到见解,从一个新的角度指出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仍需改良的关键问题。既往国际上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的研究注重供者的安全性和移植物功能恢复。而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血管和胆道的精准劈分是肝脏获取手术的要点问题。



专家点评


朱志军教授:器官不足是肝移植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在亚洲地区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死亡捐献的数量远不能满足肝移植等待者的需求。家庭内部的活体捐献,符合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迅速推广普及,成为解决器官不足的重要方式。捐献带来的创伤、不适和风险成为制约活体捐献普及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微创供肝获取的价值更加突出,能够明显降低捐献者的担忧,增加了捐献者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信和乐观。因而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等微创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成为前沿技术之一。


活体供肝获取手术的复杂性不容忽视。术中需要在体内原位劈分肝脏,同时要保障切取的肝脏和保留的肝脏均保持正常的动脉血流、门静脉血流、肝静脉回流和通畅的胆道结构。为了保障供者的安全性,切取的肝脏仅有短小的血管结构和胆道结构用于吻合,常常出现多支血管或胆道的情况,明显增加移植手术的难度。因此全腹腔镜供肝获取术中,如何保障这些结构的完整成为关键问题。其中胆道的劈分最为特殊,精确寻找劈分部位尤为关键。


本研究是国内首个针对全腹腔镜供肝获取的大样本对照研究。笔者单位长期开展全腹腔镜供肝获取,已经累计超过200例。本研究分析了180组捐献者和对应受者的数据,随访时间较长、信息完整、客观翔实。研究中对供受者术前基线数据、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生化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均进行了详细分析。充分展示了全腹腔镜供肝获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揭示全腹腔镜供肝获取术后转氨酶指标变化的细微差异,并给出合理解释。更为可贵的是,能够针对胆道劈分这一要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校正胆道解剖结构的差异、供受者身高、年龄等差异的影响,最终展示出全腹腔镜在胆道劈分问题上的不足。并且,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提出了有效的改良方案,这将成为推动全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技术改良的关键所在,对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介绍


图片1.png
通讯作者

朱志军

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 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

法国国家外科学院Membre a Titter Etranger

国际肝移植学会(ILTS)儿童肝移植委员会委员


图片2.png
第一作者

魏林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器官获取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移植学分会委员

北京健康促进会肝胆胰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图片3.png
第一作者

张海明

主任医师

北京市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培训导师

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骨干成员

首都医科大学儿童肝脏移植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秘书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肝移植分中心骨干成员




团队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的成人及儿童肝移植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声誉,保持领先水平,肝移植治疗遗传代性疾病种类全国最多,国际上首创交叉辅助多米诺肝移植新术式,在微创供肝获取方面有多项创新,开展腔镜辅助直切口肝移植,是世界上能够开展该技术的三家单位之一。

团队包括国际肝移植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席1人、委员2人。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厅局级重点项目10余项,经费超过2000万元。

2015-2020年发表肝移植SCI论文数量居全世界医疗机构第4名。2021年肝移植SCI研究论文居全世界医疗机构第3名。

相关成果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