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团队、夏强教授团队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01-08作者:邢英热点
2018国家科技进步奖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

1月8日,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主持完成的《胃肠癌预警、预防和发生中的新发现及临床应用》项目和夏强教授主持完成的《儿童肝移植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推广应用》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胃肠癌预警、预防和发生中的新发现及临床应用》项目主要研究胃肠癌发生机制和一级预防、临床诊治中的作用,着眼于寻求并验证胃肠癌发生及化疗耐药等环节的表观遗传修饰机制、肠道菌群“预警”标志物和潜在预防靶点及机制,已在在胃肠癌预防策略、临床预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微信图片_20190108182653.png房静远教授团队(仁济医院供图)

1. 首次揭秘大肠癌化疗耐药中的肠道菌群“预警”标志物

项目组于2017年7月在《cell》杂志原创发文,首次证明肠癌手术标本高丰度具核梭杆菌“预警”化疗耐药、易复发及预后差,提示肠道菌群的潜在治疗靶点作用,为将来肠菌标志物预测大肠癌术后化疗效果和复发倾向,以及根除该菌逆转化疗耐药而改善预后等提供了坚实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据。

2.率先阐述大肠肿瘤发生中膳食因素、肠道菌群及表观遗传的“预警”标志物

项目组发现低膳食纤维导致粪便低丁酸盐,提示进展性腺瘤发生的高风险。首次证明我国人群中低膳食纤维是大肠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证明了在早期大肠腺瘤阶段,粪便中共生梭菌丰度即明显高于对照。若联合应用癌胚抗原和粪便隐血试验,则该菌丰度早期预警大肠肿瘤的效果更佳。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大肠癌预防中的可能预防靶点。项目组证明了每天1毫克叶酸摄入可预防腺瘤的初次发生(即一级预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3. 首先提出了“胃龄”概念并建立了判断模型,以预警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

“胃龄”提示胃的生物学年龄以真实反映胃衰老程度。参考胃龄与实际年龄差而确定内镜等随访间期,有助于减少遗漏癌变并节约医疗费用。研究阐述胃肠癌发生中发现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修饰异常通路及肠菌紊乱的机制,为胃肠癌的预警与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该项目发表论文261 篇,其中SCI 论文170 篇,总影响因子773分,影响因子超过5 分者57 篇,其中Cell、 Cancer Discovery 等超过10 分者8 篇。被Cell、Science、Nature、Cancer Cell、JAMA、Lancet Oncol、Nat Rev 系列期刊等杂志引用2604 次,被Cell、Cancer Discovery 和 Nat Genetics 期刊编辑和专家述评11 次,获5 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部分临床研究成果已为国内超过60 家大型医院应用,并被纳入相关临床共识意见超过20 次,课题组牵头制订了4 次中华医学会共识意见。

同样,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副院长、肝脏外科主任夏强教授主持的《儿童肝移植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个项目历时11年,攻克多个关键技术难点,创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肝移植技术体系,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1111.png

                                                 夏强教授团队(仁济医院供图)

1. 建立了国际首个全年龄段儿童肝移植供肝选择标准与获取技术体系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婴幼儿活体肝移植供肝大小匹配安全标准,建立婴幼儿供肝匹配与手术决策标准,并率先开展超减体积单段和右后叶供肝切取新技术,使儿童肝移植的受益人群扩展至越来越小的婴幼儿,甚至新生儿。

2. 建立系统供肝血管吻合技术规范,解决狭窄门静脉重建世界性难题

项目组在国际首创自体门静脉补片新技术,攻克门静脉狭窄国际性难题,创建多模式肝动脉显微吻合新技术,提出个体化流出道整形重建新方案,使血管并发症总体发生率降至5%以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制定儿童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感染防控的“中国标准”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适合中国儿童的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用药新方案,建立了新的免疫监控参数:CD4+T细胞ATP值,并提出系列术后感染防控新策略,显著减少术后感染和排斥发生。

11年间,项目组累计完成儿童肝移植1159例,年完成例数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和89.3%,高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报道结果。发表论文335篇,其中SCI收录149篇,总影响因子572.4,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SCI 6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9.9,他引2072次。项目单位入选器官移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项目第一完成人—夏强教授担任国内首个儿童器官移植学术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儿童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并牵头制定迄今唯一的《中国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供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