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 患者,女性,60岁。反复尿频尿急尿痛4年余,再发8天。
2. 患者4年前出现尿频,约40~50次/天,伴尿急尿痛,无发热、咳嗽等不适。反复使用多类抗菌药、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可好转,但易反复。2015年及2017年上海某医院检查示左输尿管狭窄,行双J管植入术,术后2~3月后拔出。其间多次查尿常规示WBC波动在300~1000个/μl。2018年上海某医院CTU提示左肾多发囊肿、双输尿管扩张、狭窄,但未见确切结石等征象(图1)。同年5月我院门诊,尿常规WBC 925/μl,先后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法罗培南治疗2周,尿频等症状无缓解,遂收治入院。
3. 既往史:2003年因“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切除术。既往无因气管扩张及结核病史。
1. 病例特点:
中年女性,慢性病程。有DJ管植入病史,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次尿常规提示WBC升高,抗菌治疗效果不佳,极易反复。CTU提示双侧输尿管扩张、狭窄。
2. 初步诊断: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尿常规、CTU等临床资料,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
3. 临床疑惑:
为什么院外CTU检查提示输尿管扩张、狭窄,但却未见结石、畸形、肿瘤征象?
疑惑分析:
临床上引起输尿管扩张及狭窄原因除结石、肿瘤、先天畸形外,感染为另一重要病因。前三种病因确诊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本病例院外CTU并未提示存在结石、肿瘤、先天畸形证据,而CTU(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Urography) 整合了平扫CT以及IVP的优点,在诊断及鉴别泌尿系结石、肿瘤、先天畸形等方面的准确率可达94%。因此,结合临床表现和尿常规检查结果,考虑患者输尿管扩张及狭窄原因为长期反复慢性尿路感染导致。然而患者入院前多种抗菌治疗方案疗效均不佳,明确病原菌就成为诊治的最关键一环。
4. 感染病原学分析:
临床上引起尿路感染常见三类病原,1)细菌:最为常见。该患者病程长,存在复杂因素,病情多次反复,应用多种抗菌药物但效果差,需考虑耐药菌感染可能。2)真菌:既往多次置入DJ管,且置入时间>2月,抗细菌治疗效果欠佳,有真菌感染风险。3)结核: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是泌尿系结核最常见表现,该患者慢性病程,膀胱刺激征明显,常规抗细菌效果差,我国又是结核感染高发国家,需要考虑。
1. 寻找病原菌: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药敏试验×3次,尿真菌涂片+真菌菌落计数+真菌培养+真菌药敏×3次,24h尿沉渣抗酸染色涂片+结核培养×3次。
2. 临床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 g q8h 静滴经验性抗菌治疗。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无好转。
3. 其他辅助检查:肺CT示右上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右肺散在纤维灶(图2)。
B超声示左肾积水、左输尿管扩张、残余尿﹤10 ml。血T-SPOT(+),A抗原>30,B抗原=15。CTU增强示左肾积水、左输尿管扩张,膀胱壁毛糙(图3)。
4. 是泌尿系结核吗?
结合患者肺CT、T-SPOT、CTU以及临床治疗反应,此时怀疑患者存在泌尿系结核可能,分析如下:
1)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征症状非常明显。
2)血T-SPOT阳性,A抗原>30,B抗原=15。
3)泌尿系结核CTU最常见的表现是肾盂和或输尿管积水,特别是未见明显结石等征象的尿路狭窄及梗阻。本病例CTU表现符合与文献相符。
但是多次24h尿沉渣和痰抗酸染色结果阴性。且经抗菌治疗,尿WBC下降,但尿频等症状未缓解,是否存在其他因素:真菌? Or 膀胱过度活动症?
下一步处理:
1.于5月29日加氟康唑400mg qd 静滴。
2.泌尿外科会诊不完全除外膀胱过度活动症,予索利那新 5 mg qd 口服。
3.因之前抗细菌治疗部分好转,继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 5g q8h 静滴抗菌治疗。患者尿频等症状总体好转,尿常规示WBC波动60-270 个/μl。计划出院。
5. 真的是泌尿系结核!
出院当日患者尿路刺激征再次加重。住院期间予抗细菌、抗真菌,同时使用索利那新基础上,短时间内尿频等症状再次加重,是何原因?
再次聚焦结核——送检24小时尿X-pert检查,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
一周后24h尿标本送上海某医院行尿液Xpert再次检出MTB,未检出RFP耐药。多次尿液涂片:检出抗酸杆菌(3+)。尿液培养:未培养出结核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未找到抗酸杆菌,此时仍无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依据。予HRZE方案抗结核治疗,尿频等症状好转。电话随访,告知仍需要注意复查胸部CT,了解右上肺渗出灶吸收情况。
NO.04
泌尿系结核
补充病史:2月后患者于上海市某结核病专病医院随访肺部病灶,再次予以痰涂片检查,找到抗酸杆菌,并送上海市疾控中心确认。故右上肺渗出灶考虑活动性肺结核诊断。
1.明确病原是疑难感染病诊治的关键。
2.中国是结核病大国,WHO报告2016年中国结核发病率为64人/100 000人,报告结核病例783842人,其中新发利福平耐药结核杆菌所致感染约占13%。因此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且培养阴性时,如患者存在显著尿路刺激征及/或尿路影像学改变,需考虑结核感染可能,而且要考虑到耐药结核感染可能。
3.泌尿道结核是最常见的肾结核,多系血行性感染。本患者有慢性膀胱炎症状,经抗感染药物久治不愈,尿有大量脓细胞但细菌真菌培养阴性,右上肺存在多形态病灶,尿沉渣镜检抗酸染色阳性,Xpert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输尿管在CTU上显示狭窄扩张,粗细不均,泌尿道结核诊断明确。
4.24小时尿沉渣找抗酸杆菌,阳性率可达50%~75%,但需要与包皮垢杆菌、枯草杆菌等抗酸杆菌鉴别。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更可靠,阳性率可达80%以上,但需时较长。
1.泌尿系中最常见、最先发生结核病的脏器是肾脏。肾结核可分为“病理肾结核”和“临床肾结核”,二者主要区别在于:①“临床肾结核”结核分枝杆菌除侵犯肾皮质外,还侵犯肾髓质、肾盏、肾盂,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顺尿路下行播散感染,导致输尿管、膀胱、尿道结核病。②“临床肾结核”最常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此外可有血尿、脓尿、排尿障碍、肾区疼痛等。而“病理肾结核”仅表现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肾皮质,但可无泌尿系临床症状。
2.研究表明T-SPOT抗原数在鉴别ATB中有重要意义。
3.Xpert MTB/RIF技术是基于检测MTB特异性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核心区间(RRDR)为基础的全自动分子诊断方法,该方法可区别MTB和NTM,且可进行利福平耐药的检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3%。近年来,由于该技术的发展,使其在早期及时诊断泌尿系结核病方面具一定优势,操作简单,2h内可出结果。Meta分析显示其对诊断肺外结核的敏感度为78% 。多项研究表明:其在诊断泌尿系结核方面, Xpert敏感性高于尿涂片法及培养法,三者敏感性分别为42.9%~63%、4.8%~18.5%、14.3%~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另需要注意的是,当反复检测病原学阴性时,但临床上又高度怀疑泌尿系结核,要注意排查有无存在“肾自截”情况——长期慢性炎症所致膀胱挛缩、输尿管及尿道狭窄,使结核分枝杆菌不能随尿液流出。
作者:陈涛 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华山培元学员
秦晓华 抗生素研究所
本文首发自华山抗生素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