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杨凡萍
年初,年仅43岁的知名歌手赵英俊因癌症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一股“抗癌风”。
他在遗书中写道,“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还是输给了癌症,没办法,对手太强大”。
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恶性肿瘤每年发病约392.9万例,死亡约233.8万例,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在与癌症博弈的过程中,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等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自2001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随着各种基因诊断技术的完善,出现了对抗癌症的新武器——靶向抗癌药物。
顾名思义,这种药物针对癌症细胞的基因变异靶点设计而来,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与致癌的突变靶点结合而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无疑,靶向抗癌药物相较于传统化疗药物,其不良反应小,也为一部分在癌症面前本来可能束手无策的患者提供了生命的希望。
但是,在近20年的使用中,医生和患者逐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皮肤不良反应,有的虽然不重但影响患者的社交和生活,还有一部分甚至具有致死性。
为什么靶向抗癌药物会引起皮疹呢?
一些靶向抗癌药物[比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像插头一样与癌症细胞上的插口(受体)结合,导致癌症细胞死亡。
而这种插口同时也在正常皮肤细胞上存在,当靶向抗癌药物进入体内后与其结合就导致皮肤细胞的死亡,进而出现皮肤萎缩,炎症细胞聚集出现脓头(痤疮样)、皮肤发红,患者常会感觉瘙痒、皮肤干燥。
还有一些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也像插头一样与免疫杀伤细胞上的插口(受体)结合,促进免疫杀伤细胞增殖并且加大杀伤癌症细胞的力度。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又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例如,红斑狼疮、免疫性疱病等。
另外,靶向抗癌药物亦容易引发过敏反应,例如,光敏感、荨麻疹、多形红斑、非特异性红斑丘疹性皮疹等。
常见的靶向药物皮肤不良反应是什么样的?
靶向抗癌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表现多样,但是某些靶向药物的常见皮肤不良反应有其自身的特点(详见下表)。例如,EGFR抑制剂和MEK抑制剂常导致痤疮样皮疹和甲沟炎、EGFR抑制剂和多激酶抑制剂常导致毛发改变,多激酶抑制剂还可导致手足综合征等。
常见抗癌靶向药物引发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非常常见(≥ 10%),+ 常见(≥ 1%), +/– 偶发 (≥ 0.1%),– 不发或极少见(<0.1%)]
靶向抗癌药物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的主要预防措施
靶向抗癌药物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的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 注意防晒和避光。进行常规的物理防晒(如戴帽子),根据需要涂安全温和的防晒霜。
2、 每天保持身体清洁及充分的护肤。勿接触碱性和刺激性洗浴用品,沐浴后涂足量、温和的滋润霜。
3、 鞋袜宽松,减少手指受力(比如减少抠、压等动作,不拿重物),治疗手足癣。
华山变态反应科 平台发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