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领航计划-血液灌流项目【9月21日 南昌】

2025-09-21作者:医学论坛报醒醒资讯

作者:陈钦开

血液灌流作为血液净化技术的重要分支,凭借其对中大分子毒素、药物及毒物的高效清除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占据关键地位。无论是急性药物中毒抢救,还是慢性肾衰竭并发症管理,都离不开这一技术的支撑。要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需先掌握其核心原理、装置构成及规范操作流程。

一、核心原理:吸附作用的科学机制

血液灌流的本质是利用 “吸附剂” 的物理或化学特性,实现血液中有害物质的选择性清除,其核心机制可分为三类。物理吸附基于分子间引力(范德华力),典型代表为活性炭吸附剂 —— 其多孔结构(孔隙率达 90% 以上)形成巨大比表面积(500-1500m²/g),能像 “海绵” 一样吸附脂溶性、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如有机磷农药、镇静催眠药等。化学吸附则依赖吸附剂与毒素间的化学键结合,例如离子交换树脂通过电荷作用,定向清除尿素、肌酐等极性小分子毒素,同时减少对白蛋白等有益物质的吸附。生物特异性吸附是更精准的形式,通过在吸附剂表面修饰抗体、酶等生物分子,实现对特定靶点(如自身免疫病中的自身抗体)的靶向清除,目前已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存在本质区别:后者依赖半透膜的弥散作用清除小分子水溶性毒素,而前者通过吸附剂直接捕获中大分子物质,二者联合使用可实现 “互补清除”,这也是临床中常见 “灌流 + 透析” 联合治疗方案的理论基础。

二、关键装置:保障治疗安全的核心组件

一套标准的血液灌流系统由灌流器、血路管、体外循环泵及抗凝装置四部分构成,各组件功能环环相扣。灌流器是核心部件,呈圆柱形,外壳为医用聚丙烯材质,内部填充吸附剂颗粒(直径 0.2-0.5mm),两端设有滤网(孔径 20-30μm)防止颗粒脱落引发栓塞。根据吸附剂类型,灌流器可分为活性炭型(适用于中毒抢救)、树脂型(适用于慢性肾衰竭、自身免疫病)及特异性吸附型(如胆红素吸附柱),临床需根据治疗目标选择 —— 例如急性有机磷中毒首选活性炭灌流器,而慢性肾衰患者需清除 β2 - 微球蛋白时,树脂灌流器更具优势。血路管采用医用聚氯乙烯或硅胶材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分为动脉端(连接患者血管通路至灌流器)和静脉端(连接灌流器至患者),管路上设有取样口、气泡探测器及压力监测接口,实时监测体外循环压力(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避免压力过高导致血管损伤或灌流器破裂。体外循环泵多为蠕动泵,通过精准控制转速(通常 200-250ml/min)调节血流量,确保血液与吸附剂充分接触(接触时间需达 1.5-2 小时,以保证吸附饱和)。抗凝装置则通过持续输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中凝固,需根据患者凝血功能调整剂量(如普通肝素首剂量 30-50U/kg,维持剂量 5-10U/(kgh))。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