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小鱼皮能解烧伤大问题——记第23批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的援外故事丨中国援外医疗步入新时代

2025-05-15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微信图片_20250507110616.jpg

中国援外医疗步入新时代

为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奋力开创援外医疗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的指导下,中国医学论坛报开辟“中国援外医疗步入新时代”主题宣传专栏,展现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受援国因地制宜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使更多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了解中国援外医疗队“一流医生”在外开展的专业性工作,鼓舞医疗队员士气,增强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的使命感、归属感与荣誉感,激励更多优秀卫生健康工作者加入援外医疗事业。


如今,罗非鱼不过是中国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寻常佳肴,然而,在与中国相距近9000公里的非洲内陆国家卢旺达,这种自然湖泊中的鱼类却正在给当地烧伤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之光。值得一提的是,这团光芒的点亮者,正是第23批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一条小小的罗非鱼,不仅促进了当地医疗水平的进步,更成了中卢两国友谊的见证。异国他乡,在“罗非鱼皮治疗烧伤”项目背后,援外医疗队的队员们付出了哪些努力?又有哪些收获?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特别邀请援卢医疗队中具体负责该项目的队员刘涛进行专访,向我们讲述一张小小罗非鱼皮之下的援外故事。


图1患儿接受罗非鱼皮敷料治疗前后对比


图2患者接受罗非鱼皮敷料治疗情况


聚焦实际,因地制宜,从做擅长的变成做需要的


背景
分析当地现状,直击援外医疗工作痛点


卢旺达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内陆国家,是世界卫生组织评为烧伤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一方面,由于社会整体发展较为落后,许多家庭仍依赖原始炉灶生火做饭,甚至有些炉灶只是用石头简单堆砌,极不稳定,很多孩童玩闹时容易烧伤;另一方面,当地安全生产观念淡薄,电工、维修工人易发生电灼伤。因此,烧伤患者主要集中在孩童和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男性,给当地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和负担。


然而,卢旺达医疗条件有限,治疗烧伤的唯一手段仍是石蜡油纱布覆盖治疗,感染风险高、敷料粘连等问题导致患者创面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换药频繁,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这一情况给了在卢旺达基本戈医院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刘涛极大的触动。虽然不是烧伤专科医生,但刘涛还是想在这个医疗负担最严重、患者需求最突出的问题上做点工作。然而,想要从国内直接引入目前先进的烧伤敷料,从经济成本、物资供应等角度看,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何有效结合卢旺达医疗现状与资源优势创新一种行之有效且操作便捷治疗方法,成了刘涛刚抵达卢旺达时最大的困惑。


契机
基于当地资源,创造解决临床问题的应用价值



刘涛了解到罗非鱼在卢旺达的自然水域中非常丰富,这给了刘涛一丝灵感。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开展过鱼皮治疗烧伤的研究和应用,因为鱼皮与人类皮肤有相似之处,可以作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敷料加以利用。虽然随着国内经济和医疗水平的整体进步,鱼皮敷料已经退出了临床,但与石蜡油纱布治疗二度烧伤相比,鱼皮敷料在恢复速度、疼痛感受以及控制创面感染等方面均具有优势。而且在使用时不需要频繁更换,可以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有了方向,刘涛迅速展开了调研工作。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刘涛发现近年来美国、奥地利、巴西等国家都有罗非鱼皮治疗烧伤的研究探索,效果显著且技术路径相对成熟。为进一步验证,刘涛还进行了实地调查,确认卢旺达自然水域中的罗非鱼不仅鲜活健康,而且远离工业或生活污染,不存在人畜共患病的风险。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持下,刘涛向基本戈医院提出了利用罗非鱼皮治疗烧伤的想法及具体计划,并顺利获得了临床治疗许可。


行动
将设想化为行动,开创罗非鱼皮治疗烧伤的有效案例


后医疗队与基本戈医院外科医生合作,完成了2例二度烧伤病例的治疗。第一例患者是一名1岁孩童,右面部及右胸部深二度烧伤,在进行罗非鱼皮治疗一周后创面就达到了痊愈(图1);第二例患者则是一名45岁男性,胸腹部、左上肢及右上臂烫伤,在进行清创及10天的罗非鱼皮生物敷料治疗后,患者的烫伤创面就达到了愈合(图2)。而传统疗法最快需要3~4周才能初见效果。这些临床治疗的成功给了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和基本戈医院医生极大的信心。刘涛认为,作为援外医生,首要任务是发现和解决当地无法解决的临床问题,工作不能仅限于擅长的领域,而是要结合实际,在需要做的地方下功夫,才能切实帮助到当地患者。


步步为营,长远规划,授人以渔需要持续发力


落地
以问题为导向,求真务实,开启建院89年新篇


基本戈医院对于开展罗非鱼皮治疗烧伤项目态度积极,并期待该项目成为该院建院89年以来的第一个科研项目。2023年10月,项目联合申报组正式成立,以中方作为项目主导,开始向卢旺达国家伦理委员会递交申请。


凭借丰富的研究经验,刘涛认为卢旺达国家伦理委员会审批的重点将是罗非鱼皮治疗方案的风险管理和安全性。为此,医疗队制定了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标准,然而限于当地的医疗条件,安全性验证所必需的病理切片技术以及显微观察均难以实现。刘涛积极联系了国内医院的相关科室,通过反复的讨论和试验,制定出一套可以在基本戈医院实施的基于微生物培养的检测方案与流程,并亲自在细菌培养皿、潮湿、无光、乏氧等不同的环境下对鱼皮敷料进行了2周的微生物培养及检测,最终,无微生物生长的结果验证了敷料的安全性。


在补全了风险管理和安全性方面的关键数据后,项目联合申报组于2023年12月正式向卢旺达国家伦理委员会递交了项目申报书并顺利通过审核,刘涛的研究设想终于落地,罗非鱼皮治疗烧伤项目将以二期临床试验的形式开展治疗及研究。


刘涛坦言,第23批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所完成的研究规划与项目申请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研究的实施则有赖于后续援外队伍的接续努力。第24批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与卢旺达国家伦理委员会、卢旺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展开了具体的接洽协调工作,而此刻正在卢旺达执行援外任务的第25批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也已经完成了烧伤治疗及临床试验的相关培训,并将继续推进罗非鱼皮治疗烧伤的临床研究。这一系列井然有序、持续不断的努力,为这项临床试验的顺利实施构筑了稳固的保障。


愿景
以此项目为契机,切实提高当地烧伤救治能力,造福患者


进行临床试验并非最终目标,援外医疗队的愿景是以此为契机,增强当地医院对烧伤治疗的理解并提升相关急救能力。为此,援外医疗队还特邀国内烧伤治疗专家,通过线上教学,分享烧伤治疗的前沿理念与专业知识,包括重症烧伤抢救、烧伤补液、感染预防、创面处理等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为该项目的申请和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也和当地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具体负责卢方人员培训、设备调试及使用、专家实地及远程技术支援和指导工作。


未来,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的队员们还将进一步开展脱细胞鱼皮治疗三度烧伤以及因感染或静脉疾病导致的皮肤坏死等项目,帮助更多患者实现新生皮肤的再生。


版面概览


424a1_00.jpg

424a3_00.jpg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记者 胡岳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