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国儿童OSA诊治指南》(2020)发布会专家合影
会议期间,与会者就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病率和危害、新指南诊断标准更新点、围术期评估注意事项、复杂重症处理建议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热烈探讨。
王强处长
王强处长在致辞中指出,该指南以近十年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由来自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科、口腔科、慢病管理、发育行为、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吸收国际上的新理念,使这部指南具有较好的科学性、规范性。
魏均民社长
魏均民社长在开幕式中提到,指南出台后还需要让广大医务工作者正确理解和应用指南,广大公众正确认识OSA危害和防治方法。《中国儿童OSA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发布会也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举办的首个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会,希望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共同提高社会公众对儿童OSA的正确认识。
倪鑫教授结合我国儿童OSA发病现状和危害,首先介绍了新指南制订的背景和意义。
倪鑫教授
OSA作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因其较高的患病率和严重的远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儿童OSA患病率高达1.2%~5.7%,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干预,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神经认知损伤、学习障碍、生长发育落后、颌面发育异常(腺样体面容)、内分泌代谢紊乱、肺动脉高压,甚至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等。所以,儿童OSA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在儿童OSA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制约了临床上科学诊疗策略的提出,阻碍了我国儿童OSA诊疗水平的进步。与此同时,目前儿童OSA的诊疗涉及多学科,且诊断标准不一、治疗缺乏规范性的问题较为突出。我们亟需制订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儿童OSA临床诊疗决策,并促进多学科整合,共同为儿童OSA的科学管理保驾护航。
与2007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在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案上有何更新?
倪教授指出,新版指南与2007版指南相比,主要更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本质不同。我国于2007年发布的《儿童OSAS诊疗指南草案》主要基于传统专家共识和临床经验,而本版指南是基于多学科循证证据支持的循证医学指南,有证可循,有据可依,突破了近十余年国内儿童OSA诊疗规范缺乏更新的局面。
其次,在诊断方面,新指南强调并突出多导睡眠监测(PSG)这一标准诊断方法的地位,并充分结合循证依据,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将儿童OSA的诊断标准由既往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指数(OAI)>1”更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1”,同时相应调整了儿童OSA严重程度分级指标,更利于儿童OSA的早期、及时诊断和干预。本次指南同时强调其他临床诊断工具的应用价值,包括症状和体征、问卷、便携或简易诊断设备(例如脉氧仪),并强调全面上气道阻塞平面评估的重要性,为不具备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工作的机构提供全面和多元化的诊断思路和应用依据。
最后,在治疗方面,本指南强调OSA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和治疗,在2007版本上增加了药物和减重两部分治疗推荐,并分别就手术、药物、无创正压通气、口腔矫治和减重等方面进行证据阐述、给出推荐意见。在多种治疗策略上,本指南强调重视治疗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为该疾病的科学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许志飞教授
许志飞教授报告了儿童OSA诊断标准更新的思路和依据。许教授说,新指南对于儿童OSA的诊断标准和严重程度分级的调整,为临床医生的诊治工作带来了新思路。
新指南建议使用OAHI结合儿童临床病史进行严重程度的分级:轻度OSA:1次/小时<OAHI≤5次/小时;中度OSA:5次/小时<OAHI≤10次/小时,重度OSA:OAHI>10次/小时(证据等级:B;推荐级别:弱推荐)。不推荐使用扁桃体大小等指标进行OSA的严重程度分级(证据等级:B;推荐级别:强推荐)。
关于轻症OSA儿童是否需要手术这个问题,许教授建议从临床表现、睡眠监测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例如,肥胖儿童发生OSA是由于多因素导致的上呼吸道阻塞,因此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可能无法根治OSA;手术后忽视患儿鼻部疾病的治疗会使鼻腔因素继续存在,从而大大降低手术效果;先天综合征或遗传代谢疾病的患儿(如小下颌畸形、面中部发育不全等),由于上气道狭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对上呼吸道肌群的支配欠完善,这类儿童OSA患病率要远高于一般儿童,医生需要充分考虑原发病的严重程度,根据患儿的整体情况综合评估。
许教授还强调,对于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临床医生不应仅局限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还应包括儿童长期的生活质量、行为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改变、医疗花费等问题。
李兰教授
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兰教授报告了儿童重症OSA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指南推荐意见。
李教授介绍了新指南关于重症OSA儿童围术期管理几项的推荐意见:
① 判断OSA严重程度,以PSG 指标作为分级标准,采用OAHI结合临床病史进行严重程度的分级(重度为OAHI>10次/小时)(证据等级:B);
② 在症状方面,推荐首先关注有打鼾以及打鼾的频率,其中打鼾≥3晚/周需要重点关注(证据等级:A;推荐级别:强推荐);
③ 治疗方面,确诊为OSA且临床检查符合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的患儿,无手术禁忌时,推荐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作为中、重度OSA患儿的首选治疗(证据等级:B;推荐级别:强推荐);
④ 在术后疾病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方面,推荐重点评估肥胖儿童有无术后疾病持续存在,必要时补充治疗(证据等级:B;推荐级别:强);
⑤ 对于有外科手术禁忌证、不伴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后OSA持续存在、选择非手术治疗的OSA患儿,在完善上气道综合评估后,推荐无创正压通气(NPPV)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或围术期补充治疗方案(证据等级:B;推荐级别:强推荐)。
李教授还结合3个病例,进一步说明了如何根据指南的推荐意见,指导临床实践活动,对重症OSA患儿进行规范术前气道评估、手术方式选择、术后管理及NPPV应用等的重要性。临床医生对重症OSA患儿应给予充分重视,避免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高雪梅教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高雪梅教授报告了如何从儿童行为习惯做好儿童OSA早期识别和处理。高教授介绍,儿童OSA具有一些颅面表征,例如鼻根点到下齿槽座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夹角(SNB)小、下颌后缩、舌骨位置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患儿还存在病理性张口呼吸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仰头姿势、前伸下颌/吐舌习惯。
高教授特别强调,临床上应注意评估患儿综合情况,存在功能障碍和实质危害(例如生长发育迟缓,认知功能下降,脏器组织的功能、形态受损等)是判别干预必要性的基础。腺扁肥大不能作为儿童OSA绝对治疗指征。研究显示,儿童腺体的肥大程度与OSA严重性不平行,且腺体的肥大程度与颅面畸形后果不平行。
此外,针对口腔矫治(口腔矫正器)在儿童OS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新指南推荐:
对于可能合并口腔及颌面发育问题的OSA患儿,尤其是不伴有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 术后OSA持续存在、不能手术或不能耐受NPPV治疗的OSA患儿,建议进行口腔评估,必要时进行口腔矫治器治疗(GPS);
经评估后,需要进行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患儿,建议根据牙颌畸形的类型和气道阻塞部位选用上颌扩弓治疗或下颌前导矫治。
上颌扩弓治疗轻、中度OSA患儿有效,特别是对于腭中缝骨性愈合前的患儿效果较好(2D)。下颌前导矫治对于轻度至重度OSA患儿均有一定效果,推荐在青春发育期前采取治疗, 6个月及以上的长期治疗优于短期治疗(1B)。
倪鑫教授回答道,对于儿童OSA这一疾病,各个学科的认知程度不同,目前各学科没有统一的诊治标准。本次共识的制定基于大量临床循证证据,由多学科专家共同撰写,希望能够广泛推广,临床医生也能按照指南的统一标准进行治疗。如果此版共识能够在各学科得到有效推广并遵循,会大大改善我国儿童OSA的诊疗现状,对改善儿童健康,预防儿童早期慢病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编辑整理:张艳玲
审核:李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