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论著
肾小球滤过率对急慢性肾脏病患者溶质及电解质肾脏排泄分数的影响
余蓓蕾,姜玲,李喆,等
余蓓蕾等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诊治的具有完整血尿生化结果的261例慢性肾脏病(CKD)和53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分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电解质肾脏排泄分数(FEx)的关系,倾向得分匹配后比较CKD和AKI中FEx的差异。研究发现,无论CKD还是AKI患者,eGFR对FEx均有显著影响,大多数FEx随eGFR降低而进行性升高。eGFR≥60 mL/(min·1.73m2)时FEUN<12.95%和eGFR<60 mL/(min·1.73m2)时FEUA>11.41%对区分CKD和AKI有诊断价值。
冠脉钙化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危险的评估
张倩,卢文文,谭晋韵,等
终末期肾病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影响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许姝琦,唐利军,曹维,等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
史珂慧,严森辉,党喜龙,等
急性磷酸盐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韩翠,涂远茂,王晶晶,等
韩翠等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1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行肾活检诊断为急性磷酸盐肾病(APN)的9例患者,均因需行结肠镜检查口服磷酸钠盐,基线血清肌酐均正常,但中位存在3种高危因素。APN起病隐匿,4例为体检发现急性肾损伤,2例因全身乏力就诊,另各有1例分别因腹胀、恶心及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肾活检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和间质中均观察到多处偏振光无折光性的嗜碱性钙盐沉积。中位随访14个月,7例患者肾功能改善,2例肾功能稳定,但血清肌酐均未恢复至正常范围。本研究表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慎用磷酸盐洗肠液,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以便早识别和处理APN。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祁娇,许珊珊,段晓星,等
临床名家谈
环境变化造就了更多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张路霞教授就气候变化带来的肾脏健康风险;谢静远教授就空气污染与慢性肾脏病;丁峰教授就双酚类化合物与慢性肾脏病畅谈独到的经验和体会,以拓展慢性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和诊治的思路。
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肾脏健康风险
张路霞,杨超
双酚类化合物与慢性肾脏病:挑战与启示
丁峰,沈玥
空气污染与慢性肾脏病
谢静远,欧阳彦
标准与规范
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要点解读
朱玲,唐蓉,郑春霞
亮点关注
2022年肾脏疾病随机对照试验集萃
黄湘华,章海涛,刘志红
2022年,肾脏病领域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些研究中,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仍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以EMPA-KIDNEY、TESTING等研究等为代表的RCT结果相继公布,给肾脏疾病临床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循证依据,在推动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和应用的同时,促进了肾脏疾病临床诊疗规范化发展的进程。黄湘华等在本期亮点关注重点介绍2022年肾脏病领域的重要RCT研究结果。
医学继续教育
Ⅰ型干扰素相关肾脏损伤及诊治进展
安玉,梁丹丹,刘志红
Ⅰ型干扰素(IFN-Ⅰ)是一类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近年来其在自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干扰素治疗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IFN-Ⅰ平升高,并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造成肾脏损伤。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调节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基因功能异常导致IFN-Ⅰ水平升高,又称Ⅰ型干扰素病(T1Is)。研究表明原发性和继发性IFN-Ⅰ升高导致肾脏损伤的患者在肾组织病理上存在共同之处,可表现为塌陷型肾小球病、炎症性增殖、血管病变或管网状包涵体等。安玉等综述IFN-Ⅰ近年相关研究,其中基因组医学的发展为深入了解和精准诊治这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肾脏病基础
泛素-蛋白酶体与足细胞损伤
侯庆,刘志红
单细胞组学技术在肾脏发育及损伤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蒋含路,戴春笋
肾脏病临床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抑制剂对肠肾之间Cross-Talk的影响
朱文婷,谢红浪
急性肾损伤进展为慢性肾脏病的机制
薛翔,李世军
危重肾脏病
危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启动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
林晓华,黄琼仪,陈源汉
血液净化
头静脉弓狭窄的研究进展
郑欣,王玉柱,詹申,等
肾活检
移植肾IgA肾病合并慢性钙调蛋白抑制剂肾毒性
徐峰,曾彩虹
徐峰等观察1例青年男性患者,移植术后7年,应用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泼尼松等免疫抑制治疗,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伴少量镜下血尿,肾活检组织学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免疫荧光IgA肾小球沉积,同时小动脉壁中膜和外膜见滴状透明变性。结合临床,考虑移植肾IgA肾病合并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
临床集锦
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获得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
高佩娟,黄文辉,魏小芳,等
高佩娟等观察1例42岁男性患者,规律血液透析1月,因“乏力、气短1 d”就诊。实验室检查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APTT纠正试验无法纠正,凝血酶时间(TT)正常,凝血因子V(FV)活性降低,抑制物检测阳性,予以糖皮质激素单药治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患者预后良好,在一年的随访中未再复发。获得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很罕见,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在有基础疾患者群中预后不良,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需警惕药物相关并发症。
来源:《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