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提出“急性房颤”新概念!AHA科学声明

2023-03-2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3月13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科学声明,提出了在其他急性疾病发作的情况下发现的房颤为“急性房颤”这一概念。心胸外科术后房颤是一种独特的急性房颤类型。


既往有文献将急性房颤称之为继发性房颤,声明表示这不够严谨,因为不清楚在紧急情况下发现的房颤是否为继发,或仅仅在紧急情况才出现,不知道房颤是否早就存在,只是既往未被发现。


急性房颤较为常见,或为阵发性发颤,或为持续性房颤,可有症状,也可无症状而仅在心律监测或心电图检查中检出。


急性房颤的发病率在增加,在内科患者中,不同队列的发病率从1%~46%不等。在脓毒症患者中,急性房颤发生率为8%~10%。


在非心脏手术患者,根据手术类型,3%~16%的患者会发生急性房颤。


约32%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发生房颤,49%的CABG合并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发生房颤,64%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发生房颤。



急性房颤并非良性


这种房颤并非良性,短期与较长住院时间、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医疗费用增加有关;远期房颤复发高风险升高。因此声明强调,不论在住院期间还是长期随访中均值得关注。


与无房颤的危重患者相比,新发房颤的危重患者住院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高2倍。


与房颤相关的脑卒中更多地涉及大脑中动脉区域(很少涉及椎基底动脉区域),并可能需要机械性血栓清除。


声明指出,房颤的基质与触发因素构建的框架有助于评估和管理急性房颤,在管理方面也要多学科合作、多管齐下、个体化治疗。


急性房颤的基质与心房瘢痕、电生理或结构重塑有关。心房瘢痕可能由慢性疾病引起,比如瓣膜病、心肌病、长期高血压、慢性肾病等。


急性房颤的基质也可能源于既往心脏手术、胸外科手术或已有肺病。其他还包括心包脂肪和肺静脉自律性。


急性房颤的触发因素包括炎症、局部机械应激、氧化应激、电解质失衡和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


因此,急性房颤也可被定义为,急性触发因素刺激了敏感基质而导致房颤表现。基于这一概念,急性房颤可能代表了以前未被识别的房颤,或在急性触发条件下显现出潜在的房颤易感性。


图1  急性房颤基质与触发因素的概念型模型


对于急性房颤的管理包括识别与治疗诱因,选择并给予心率/心律的控制,以及抗凝治疗。


紧急住院期间发生房颤,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优化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症状,降低血栓栓塞的短期与长期风险。


声明提出了急性房颤的紧急处理“3A”策略,即处理急性诱因(Acute triggers)、室率/节律管理(Atrial fibrillation rate/rhythm management)和抗凝治疗(Anticoagulation)。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用直流电复律进行电转复。对于用药并处理了诱因后室率仍未控制的患者,也可考虑节律控制。


电复律是实现急性心律控制的最有效方法。电复律与药物复律均需要考虑血流动力学监测与预防血栓栓塞。可根据患者出血风险与临床背景来判断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和时机。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药物对心脏复律有效。对于危重患者的急性房颤,美托洛尔心率控制优于地尔硫䓬。



非心脏手术后房颤:应重视触发因素


对于非心脏手术后房颤的治疗,应包括识别和纠正潜在的触发因素。特别重要的是排除出血情况,这将影响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急性房颤的整体管理。


交感神经激活、体液丢失、炎症和出血后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可能是触发因素,心动过速可能是急性失血的代偿。


考虑到非心脏手术后的房颤经常可自发地恢复窦性心律。当潜在的触发因素已经纠正,用室率控制策略可能是合理的。



急性房颤要注意纠正诱因


声明称,在急诊科开始抗凝是安全的。抗凝的考虑因素不仅包括基于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如通过使用CHA2DS2-VASc评分),还包括活动性出血风险或禁忌证的评估。


心肺外科网络关于室率与节律控制的RCT抗凝方案建议,如果患者在研究随机分组后48小时仍处于房颤状态或房颤复发,则建议抗凝除非出现并发症,建议继续抗凝60天。


其他药物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他汀类药物、Omega-3脂肪酸、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在小规模临床试验中进行了测试,在预防心脏手术后房颤方面疗效不确切。


最近发表的前瞻性、单中心、随机PALACS研究(左心包膜后路切开术预防心脏手术后房颤)显示,在选择性接受冠脉搭桥或主动脉瓣或主动脉手术的患者中,左心包膜后路切开术与术后房颤发生率的降低有关,且没有显著增加风险。


长期管理方面,声明则提出“2A”与“2M”策略,包括房颤室率/心律的管理(AF control)与监测(Monitoring)、抗凝治疗(anticoagulation)、生活方式与危险因素的改善(Modification)。


图2  急性房颤的短期与长期管理路径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好文推荐TOP10


为什么吃了降脂药还是发生心肌梗死?


鸡蛋的心血管健康陷阱


他汀和“吃饭”有什么关系?他汀服用时间有讲究!


达格列净不仅能治心衰,还能降尿酸?患痛风的心衰患者可能有救了!


需要掌握的基础心电图病例诊断汇总


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方案知多少?


Bempedoic Acid:降LDL-C治疗之中庸选择—CLEAR Outcome研究的启示丨ACC.23/WCC


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一定要知道!


这种病,首诊93%被误诊!78%被认为症状与心脏无关


从一个病例认识血管迷走性晕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