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招生简章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进修报名即将开始!

2023-02-14作者:壹生呼吸学院资讯

“姓军为兵、服务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简介

图片1.pn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医学救援于一体,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医院迈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下,医院全面迈上改革重塑、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2020年11月2日,新调整组建的解放军总医院宣告成立,同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下设八大医学中心,在“姓军为兵、服务人民”的办院宗旨下,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勇攀医学高峰。

胸科整合  重组启航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简介

图片2.png

2020年4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PCCM)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原309医院)成立。

学部下设5个派驻科室,包括第一医学中心PCCM科,第三医学中心PCCM科,第四医学中心PCCM科,第六医学中心PCCM科,第七医学中心PCCM科。是集呼吸内科(含感染、肺癌、慢阻肺、哮喘、肺间质病、肺血管病、呼吸康复等)、ICU、胸外和血管介入、器官移植于一体,国内规模最大、亚专科设置最全、内外介入一体化的胸科医疗单位之一。目前通过远程医学技术,学部已联合第二医学中心、第五医学中心、海南医院PCCM专科、部队驻京医院及国内多家等40余家医疗单位,建立长期医疗合作关系。

学部是国家重点学科、全军呼吸病研究所、全军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内首批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单位。拥有全军呼吸病研究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全军北京市感染与肺损伤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器官移植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

学部领导

陈良安 学术委员会主任.png

陈良安

学术委员会主任

解立新 学部主任.png

解立新

学部主任

王文 党委书记.png

王文

党委书记


管<span id=

管希周

学部副主任

大咖风采

教学导师中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前主任委员、现任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分会现任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全军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8人。

刘又宁教授.png

刘又宁教授


周乃康教授.png

周乃康教授

段蕴铀教授.png

段蕴铀教授


崔德建教授.png

崔德建教授

陈航<span id=

陈航薇教授


汪建新教授.png

汪建新教授


呼吸学部亚专科

主任、负责人、研究所所长

(按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崔俊昌 呼吸感染科主任.png

崔俊昌

呼吸感染科主任


<span id=

李强

血管介入负责人

磨国鑫 吸入性肺损伤救治科主任.png

磨国鑫

吸入性肺损伤救治科主任


千年松  胸部肿瘤科主任.png

千年松

胸部肿瘤科主任

肖<span id=

肖漓

研究所所长


谢<span id=

谢菲

重症医学科主任

赵铁梅 肺血管病与间质<span id=

赵铁梅

肺血管病与间质病科负责人


<span id=

赵微

肺脏介入病科主任

赵卫国 医疗负责人.png

赵卫国

医疗负责人


<span id=

郑梦利

胸外科(肺小结节外科)负责人


各派驻中心主任

佘丹阳派驻一中心呼吸科主任.png

佘丹阳派驻一中心呼吸科主任


张健鹏派驻三中心呼吸科主任.png

张健鹏派驻三中心呼吸科主任

孟激光派驻四中心呼吸科主任.png

孟激光派驻四中心呼吸科主任


韩志海派驻六中心呼吸科主任.png

韩志海派驻六中心呼吸科主任


常德派驻七中心呼吸科主任.png

常德派驻七中心呼吸科主任


呼吸学部

精英汇聚

(按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span id=

保鹏涛主任


曹彦主任.png

曹彦主任

陈韦主任.png

陈韦主任


陈旭<span id=

陈旭昕主任

高红梅主任.png

高红梅主任


郭英华主任.png

郭英华主任

韩永主任.png

韩永主任


孔祥瑞主任.png

孔祥瑞主任

李建东主任.png

李建东主任


李向晖主任.png

李向晖主任

李<span id=

李泳群主任


李<span id=

李芸主任

梁志欣主任.png

梁志欣主任


刘慧莹主任.png

刘慧莹主任

刘<span id=

刘慧峰主任


刘于红主任.png

刘于红主任

马凌云主任.png

马凌云主任


孙军平主任.png

孙军平主任

王海燕主任.png

王海燕主任


王平主任.png

王平主任

王<span id=

王韧韬主任


王<span id=

王炜芳主任

魏晓阳主任.png

魏晓阳主任


文仲光主任.png

文仲光主任

肖坤主任.png

肖坤主任


谢晓玮主任.png

谢晓玮主任

许阳主任.png

许阳主任


杨震主任.png

杨震主任

张春阳主任.png

张春阳主任


张利群主任.png

张利群主任

张伟华主任.png

张伟华主任


张<span id=

张歆刚主任

张燕主任.png

张燕主任


张<span id=

张兆瑞主任

赵世峰主任.png

赵世峰主任


赵亚超主任.png

赵亚超主任

朱莹主任.png

朱莹主任

新技术 新希望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学科实力展示


血管介入微创诊疗学组

图片3.png

图片4.png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血管介入微创诊疗学组在咯血、梗阻性黄疸、糖尿病足的治疗方面有较高的声誉,也是国内率先开展肿瘤综合介入微创治疗的单位。目前年操作量1000余例次,在肿瘤介入、出血及血栓的介入治疗、狭窄或梗阻性疾病的开通介入治疗、血管狭窄性疾病的开通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学组联合运用多种方法综合介入治疗肿瘤,视患者病情不同进行个体化设计:一般在经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化疗的基础上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结合其他介入手段(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然后根据有无其他全身转移情况,酌情进行其他部位的介入治疗或补充全身化疗或靶向免疫等治疗,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呼吸内镜诊疗中心

图片5.png

图片6.png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呼吸内镜诊疗中心成立于2020年5月,目前已成为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呼吸介入单位之一,开展了多项呼吸内镜介入技术,如EBUS-TBNA、硬质支气管镜、气道支架置入、氩等离子凝固术、冷冻、激光、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等,目前年操作量约为1500余例次。

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全军首例预防性血管介入栓塞+经硬质支气管镜大气道肿瘤切除+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纵隔肿瘤粒子植入和ECMO辅助大气道肿瘤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为危重患者后续的全身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ICU及重症康复

图片7.png

图片8.png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ICU是国内成立最早成立呼吸ICU的学科单位之一,自2020年学部制整合以来,已展开4个ICU病区,涵盖呼吸ICU、内科综合ICU、外科ICU、移植ICU等多个重症技术领域。

配备国际水准的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彩超、气管镜、PiCCO、ECMO、血气分析仪、气道清除系统、防血栓治疗仪等先进的监测、治疗、检查设备。接收来自北京及全国的重症患者,主要收治病种有:AECOPD、重症哮喘、ARDS、肺部感染、急慢性呼吸衰竭、外科围术期等重症患者。在重症感染、内环境紊乱纠治、镇静镇痛、M-ROSE 、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重症超声、多脏器功能支持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救护成效。


呼吸道感染亚专科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呼吸道感染亚专科一直是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的优势亚专科,在刘又宁教授和解立新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床旁快速评价(mROSE)、PK/PD指导的个体化抗感染治疗及少见疑难感染诊治等多个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曾作为牵头单位开展了国内首个CAP和首个HAP的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专科牵头撰写了我国首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及多部指南和专家共识。率先在国内开展耐药突变选择窗相关研究、生物被膜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抗生素后效应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在细菌耐药机制、抗生素合理应用、感染免疫量化评估、药物浓度监测(TDM)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前沿性工作。呼吸道感染相关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结构性肺病亚专业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结构性肺病是各种原因导致气道不可逆结构性破坏,引起反复发生感染的一组慢性肺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无尽痛苦。

为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在国内领先成立结构性肺病亚专业,长期致力于结构性肺病的规范化诊治,建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数据库,制定出支气管扩张症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开展了慢性肺曲霉菌病的局部药物治疗新技术,并将合理应对下呼吸道长期带菌状态、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作为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间质性肺疾病

图片13.png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结合胸科疾病诊治的难点与问题进行布局,在间质性肺疾病领域,学部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结节病、机化性肺炎、过敏性肺炎、药物相关ILD、肺轻链沉积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泡蛋白沉着症、肺囊性病变、少见病和不能分类的间质性肺疾病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开展了大量深入研究,形成独有的特色。


肺功能室与睡眠呼吸监测中心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肺功能室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现占地面积300㎡,拥有顶级品牌大型组合式肺功能仪8台(大肺4台、体描箱1台、运动心肺1台、激发试验2台),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仪2台,常规开展检查十余项。现有肺功能技师6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名。拥有成熟、规范化的质控标准、操作规程、报告制度及独立的肺功能信息化系统。

睡眠监测工作始于1994年,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睡眠呼吸监测中心。拥有睡眠监测房间6间,监测床位7张,多导睡眠监测设备3套,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9套,自动压力滴定系统2套。开展了标准多导睡眠监测、家庭式睡眠监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压力滴定,多次睡眠潜伏试验等诊疗工作。睡眠中心目前有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管技师、1名主管护师,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名。主管技师取得美国注册多导睡眠技师(RPSGT)认证资格,具有丰富的睡眠监测技术和呼吸治疗技术的经验。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研究所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研究所是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的重要组成,2011年获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有流式细胞平台、病理学形态学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免疫学平台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感染免疫、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移植免疫、病原菌的快速诊断等。特色重点一为个体化免疫量化评估,融合形态学、细胞功能和基因易感性形成立体多维免疫力评估体系。特色重点二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监测,建立疾病谱数据库、易感基因谱等,对肺重症感染的个体化救治提供依据。

自建立以来,获得国家、军队级基金资助项目等,发表类论文194篇,主持编写行业指南和专家共识共26部,主编专著13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等。



胸外科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胸外科隶属于解放军总医院开展较早的二级学科,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吴英恺院士等创建解放军胸科医院时即享有较高声誉。

胸外科在保持胸部结核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拓展并确立以手术为主的胸部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发展方向。在手术实践中着重于微创手术方式的应用,积极开展微创小切口手术及胸腔镜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是年开展开胸手术例数最多的单位之一。

    此外,学科技术特色还包括:开展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及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根治性手术治疗;开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化疗、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等综合疗法,大大提高了肺癌的切除率和患者术后生存期;开展胸膜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伴发大量恶性胸腔积液;开展局部局限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


肺移植多学科诊疗(MDT)团队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肺移植是所有脏器移植中难度最高的手术,对供受体匹配要求最高,需要多个医院和学科通力合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成立后,在总医院领导和中心领导支持和解立新主任带领下,充分利用医学部优势,成立了肺移植专项小组,协同中心其他兄弟科室,建立了肺移植多学科诊疗(MDT)团队。肺移植团队通过参观见学等多种途径,对肺移植的术前评估、麻醉管理、手术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同时,中心其他兄弟科室也积极为肺移植工作储备技术和人才,建立绿色通道。

2021年6月,在中心各级的精诚团结协作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完成了建院以来首例非体外循环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序贯双肺移植术,患者术后14天就顺利康复出院;3个月后,第八医学中心开展了第二例肺移植手术,患者术后11天就顺利出院。

肺移植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总医院大器官移植的最后一块空白,标志着学部在移植医学精进的道路上开启了新华章。


5G信息化建设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2022年,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大学科暨5G应急救治平台启动仪式在第八医学中心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跨院区医教研工作基础上,实现“疫情预警、院前急救、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多学科查房、军事卫勤”一体化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为军队卫勤保障和患者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一体化远程教学

图片24.png

图片25.png

为响应解放军总医院尖端技术培训的号召,学部近年来先后开展组织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培训、呼吸危重症尖端技术理论实操培训班,对ECMO应用、个体化肺保护机械通气策略、重症超声技术、危重病患者的早期康复、ROSE快速病原学诊断等内容进行实操培训和“手把手”带教的内科教学新模式,使学员们能够通过操作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呼吸重症领域的新技术,更好地运用到临床实践工作中。

同时,学部还充分利用5G平台,依托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与兄弟医院开展了远程视频教学查房,对规培、专培、进修生进行教学,助力其建立高水平的呼吸危重症治疗团队。对选派进修学习单位开展点对点的远程帮带工作。


呼吸与共,薪火相传

图片26.png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只要党和人民需要,人民军医始终不畏艰险、挺身而出、英勇顽强、冲锋在前。这份赤胆忠心,一直在解放军总医院医务工作者间代代传承。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 解立新教授


培训内容
  • 呼吸危重症(RICU)

  • 呼吸系统感染的个体化治疗

  • 介入放射技术

  • 胸外科(小结节外科)

  • 呼吸介入治疗(呼吸介入治疗中心)

  • 肺功能及呼吸生理(肺功能室)

  • 呼吸治疗师

  • 睡眠医学

  • ECMO技术和综合

  • 快速床旁病原学诊断技术

  • 肺血管及间质疾病诊疗

  • 肺移植

  • 呼吸系疾病实验室技术


报名信息


进修报名时间

每年三月、六月、九月三个批次


详见官网通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院官网    


培训费用

免费


联系人

陈肖肖


联系电话

18701560729


(有关进修相关事宜或疑问,请直接联系陈肖肖或直接扫描如下二维码。)


图片27.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