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今“肺”昔比丨维迪西妥单抗为术后复发转移HER2基因异常NSCLC患者带来获益

2024-03-06作者:寒雪资讯

HER2基因异常NSCLC患者往往预后不佳,目前尚无靶向治疗药物获批。而对于NSCLC脑转移患者,临床中也亟须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期,江苏省人民医院张梅玲教授将为我们分享1例右上肺腺癌病例,术后病理为pT1cN1M0 IIB期,术后1个月即发现局部复发,给予维迪西妥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后实现肿瘤退缩,在靶向维持治疗中进一步获得缓解。让我们跟随江苏省人民医院卢凯华教授的点评,进一步解读这一令人深思的病例,为临床疾病诊疗带来新思考。


张教授病例分享


张梅玲.jpg

张梅玲 教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专业方向:肺癌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江苏省医师学会精准医疗专委会精准分子治疗学组秘书

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诊疗多学科协作学组委员

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2.98分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

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

CSCO课题2项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4岁。2022323日因咳嗽就诊,查胸部CT示右肺中上叶感染性病变,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改善。202268日再次出现咳嗽咳痰,至外院行气管镜检查未见新生物及管腔受压,气管镜刷片未见肿瘤细胞。建议3月后复诊。


2022108日于外院行PET-CT检查示,右肺上叶尖段不规则斑片状影,局部葡萄糖代谢增高,肺CA可能大。


2022104日外院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病理示(右上肺叶)周围型浸润性腺癌,低分化(70%腺泡型,20%实体型,10%贴壁型),未侵犯肺膜,支气管切缘未见癌组织累及,支气管旁淋巴结(1/8)见癌转移,第247891011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病理报告肿块大小未见,家属诉约2.1cm


辅助检查



基因检测:ERBB2 20外显子突变,7.95%TPS<1%


CT检查20221126日)右肺术后改变,右肺门肿块影,转移灶可能。


1.jpg


PET/CT:右肺门术区及上方纵隔旁见多发结节、肿块影,右肺门病灶与局部增大淋巴结无法区分,FDG摄取不均匀增高,考虑局部复发伴多发转移。


2.jpg


诊断



右上肺腺癌,术后pT1cN1M0 IIB期,局部复发,HER2突变。


诊疗经过



靶向治疗+化疗

20221130日、202315日予“贝伐珠单抗500mgD1+维迪西妥单抗120mgD114+卡铂500mg D1 Q28d”化疗2周期。


3.jpg


202328日、316日、419日、524日继续予“贝伐珠单抗500mgD1+维迪西妥单抗120mgD114+卡铂500mg D1 Q28d”化疗第3-6周期,期间评估PR。


4.jpg


放疗

20235月行纵隔局部放疗。


靶向维持治疗

202372日开始予“贝伐珠单抗500mgD1+维迪西妥单抗120mgD114 Q28d”维持治疗。


2023-12-22复查CT示病灶几乎达到完全缓解(CR)状态。


5.jpg


卢教授病例点评


卢.jpg
卢凯华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医生肺爱之家创始人

国际肺癌联盟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精准分子治疗学组组长

江苏省医师协会临床精准治疗专委会秘书

南京市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肺小结节分子标志物协作组常委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分会常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

中华慈善总会肺癌注册医生

中国癌症基金会审核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专业方向:肺癌的疑难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及全程管理

2010年获得政府奖学金赴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肿瘤中心深造


NSCLC分型而治渐入佳境,ADC成为HER2基因异常NSCLC全新武器


晚期NSCLC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全面的分型而治的时代,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相较于化疗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获益。HER2改变是NSCLC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主要包括HER2突变、HER2扩增和HER2过表达,在NSCLC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6.7%2%~22%7.7%~23%HER2改变常见于不吸烟者和腺癌患者,且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1]


尽管针对HER2基因异常的药物在NSCLC领域的研究已有着一定的历史,但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客观缓解率(ORR)仅为12%~19%[2-3]。与此同时,免疫治疗也未能在HER2基因异常NSCLC中取得突破,ORR7%,远低于KRAS(26%)BRAF(24%)、和EGFR(12%)突变的患者[4]。这些研究强调了开发新的靶向HER2治疗策略的紧迫性。


目前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单克隆抗体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HER2阳性的乳腺和胃癌患者中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机制来看,TKIs药物与HER2的细胞内结构域结合,单克隆抗体和ADC则是与HER2的细胞外结构域结合。ADC包括三个关键组成部分,抗体、连接体和小分子药物,兼具小分子药物的肿瘤杀伤作用和单抗的靶向性。虽然附着小分子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仍然是ADC的主要作用机制,但包括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在内的其他途径也可能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5]DESTINY系列研究为HER2突变晚期NSCLCADC治疗迎来开门红[6],靶向HER2ADCNSCLC领域的探索由此拉开序幕。


血管生成治疗+HER2双靶联合治疗,强强联合实现强效抗肿瘤


维迪西妥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HER2ADC类药物,近些年来在抗HER2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乳腺癌、胃癌等癌种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在NSCLC领域的探索也在积极开展之中。一项评估维迪西妥单抗用于NSCLC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的ORR45.5% (10/22),疾病控制率(DCR)为90.9%(20/22),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为7.5个月(95% CI, 6.68.4个月),其中在21例接受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治疗的患者中ORR47.6%。安全性数据显示,未发生因副作用而出现减量或停药的现象[7]


在该病例中,患者为IIB期肺腺癌,基因检测为ERBB2 20外显子突变,HER2突变提示预后不良。患者也的确在手术切除后很快发现复发转移,因此给予术后全身治疗,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HER2+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案,实现了PR。随后给予放疗和靶向维持治疗,并取得了CR的疗效。


维迪西妥单抗展现中国智慧,探索更广泛应用前景


维迪西妥单抗是我国首个原创ADC,于202169日由NMPA宣布上市,适应为至少接受过2个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患者和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且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目前,维迪西妥单抗在多癌种中的研究也正在同步开展。与此同时,多项研究正在积极探索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结果提示靶免联合的协同抗肿瘤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期望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能够为维迪西妥单抗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参考文献

1.Ren S, ESMO Open. 2022 Feb;7(1):100395.

2.Kris MG, et al. Ann Oncol. 2015;26(7):1421-1427.

3.Peters S,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8;13(12):1897-1905.

4.MazieresJ, et al. Ann Oncol. 2019; 30: 1321-1328.

5. Beck A,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17;16(5):315–37.

6. P. Janne, Y. et al. 2023 WCLC. MA13.10.

7. Kaihua Lu, et al. 2023 ESMO Asia: 1583P.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