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张澍田 李鹏 | 【中文版】“消化内镜术”改成“消化内镜学”

2018-02-06作者:爬山蜗牛资讯
消化内镜

来源:医e通

李鹏.png

张澍田教授  李鹏教授

WEO主席Jean-François Rey评论:该文阐述了消化内镜在当今医学实践中的影响。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的张澍田教授和李鹏教授论述了消化内镜是如何从一门技术进化为一个医学学科,并说明了多学科整合平台符合整合医学观点的进步

消化内镜自粗制的器械进化至如今具有高分辨率、放大功能的高端设备,这一历程大大提高了消化内镜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医学实践的质量。“消化内镜学“是讨论使用消化内镜的技术学科。消化内镜学通过观察人体内部自然腔道的内表面而革新了我们对于疾病的了解,从宏观到微观,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在临床上完成了从诊断到治疗的飞跃。

当消化内镜发现一个息肉,消化内镜操作者不应该只着眼于消化内镜下表现和随后的病理结果,更应该将思维拓展到病因层面、基因层面、消化内镜分类、病理类型、诊断、预防和术后随访。不受限于消化内镜技术,而是将消化内镜本身作为一门学科,即称为”消化内镜学”。

对于一个结直肠息肉,我们的思维要从单一病因拓展到多病因层面,从单一器官到多器官,从一个系统到整个身体,甚至从单个病人到与他/她相关的社会环境、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因素。这方才能称之为“整合消化内镜学”。

整合医学将人视为一个整体,人体内各个系统的协调平衡定义为健康,与人体在环境中维持动静态平衡的协调性密切相关。相反,疾病则被视为是个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的不协调。

环境、心理、遗传、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均会对人体内部动静态平衡造成影响。

譬如,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消化内镜学应当考虑到其遗传史,自然病程,发病监测和治疗方案,以及化学预防策略。如不进行预防性的结肠切除术,FAP患者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概率接近100%。大部分FAP患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染色体5q22的APC基因。患者常在十余岁时出现肠道息肉的生长,然后引起临床症状,故而需要从十岁起进行结肠镜监测。FAP的发病部位不限于结肠,胃部和十二指肠也可能受累。FAP可能伴有肠外表现,所以了解FAP的自然病程对疾病的监控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化学预防策略包括数种药物及自然产品,但迄今为止学界未对安全有效的制剂形成共识。基因咨询是FAP诊断中的重要部分:由于许多家庭对基因检测存在疑虑,基因检测的合理运用和解读宜在专业咨询服务下进行。

另举一例,ERCP常被误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活,存在这样一种误解:操作速度最快或者成功率最高的医生就是最好的。然后一部分患者在ERCP术后可能出现术后胰腺炎。对于消化内镜医师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了解术后并发症出现的风险, 并通过支架放置或NSAIDs类药物的应用减少其发生。术前用吲哚美辛能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病程,能够针对高危患者在ERCP术前运用吲哚美辛的内镜医师将ERCP拓展到了新的境界,即消化内镜学的范畴。

上述例子阐述了一个道理:专业学科的进展依赖于系统整合的思路。将人视为一个整体的医学观点是思维进展必要的观点。基于系统整合的立足点,“消化内镜术”应该向”消化内镜学”转变,从一门技术向一个学科进化。整合消化内镜学必然会广泛吸纳不同专业的知识,发展出一个跨学科或者多学科的互动平台,最终提高消化内镜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Septer S, Lawson CE, Anant S, et al.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in pediatrics: natural history, emerging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protocols, chemopreventive strategies, and areas of ongoing debate. Fam Cancer. 2016;15(3):477-85.

2Hou YC, Hu Q, Huang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ct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prophylaxis against post-ERCP pancre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i Rep. 2017;7:46650.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