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解锁诊疗难题
周老师,男,56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个月”入院。
1个月前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升高,为“8.87 mmol/L”,外院进一步完善检查提示:糖化血红蛋白7.5%;OGTT 0 h 8.83 mmol/L,OGTT 0.5 h 13.89 mmol/L,OGTT 1 h 17.13 mmol/L(缺少OGTT 2 h血糖),并诊断“2型糖尿病”,予以“二甲双胍0.5 g qd”降糖,治疗2天患者自行停药,停药后监测空腹血糖6~8 mmol/L,餐后2 h血糖10~12 mmol/L。
患者自觉血糖在逐步升高,于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2型糖尿病”收入我科治疗。查体显示BMI 26.5 kg/m2。
血生化:血糖7.5 mmol/L↑,总胆固醇5.6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85 mmol/L↑。
空腹血清胰岛素58.30 pmol/L。
尿ACR未见异常。
颈部血管彩超:1、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2、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
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暂未见明显异常。
下肢血管彩超:双侧髂外动脉、股动脉(股总动脉)、股动脉浅支、股深动脉 、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肌电图:所检双侧上下肢神经传导未见异常;自主神经功能未见异常,请结合临床。
眼底检查:暂不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
结合上述结果,糖尿病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相关检查均已完善,可能就考虑诊断“2型糖尿病”给药出院了。
但是,越简单的故事越要注意背后的细节——糖尿病的分型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及长程随访非常关键。于是,我们完善了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结果显示:抗胰岛素抗体26.54 IU/ml,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30.28 IU/ml↑。
结合周老师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确诊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目前其处于非胰岛素依赖阶段,结合体型超重、血脂异常、颈动脉斑块,予以利拉鲁肽0.6 mg每日一次降糖治疗。
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是指临床早期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以胰岛β细胞遭受缓慢的自身免疫损害为特征的糖尿病类型。
LADA的临床过程可分为非胰岛素依赖阶段和胰岛素依赖阶段。非胰岛素依赖阶段患者表现与2型糖尿病相似,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当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不足,导致糖尿病酮症或酸中毒,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时进入胰岛素依赖阶段。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LADA诊断标准为具备下述3项,可诊断LADA:(1)发病年龄大于等于18岁;(2)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或胰岛自身免疫T细胞阳性;(3)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LADA诊断路径
1、糖尿病分型对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至关重要。我国LADA患病率较高,患病人数多,早期易被误诊,因此,对于所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进行自身抗体筛查。明确糖尿病分型在制定个性化降糖方案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LADA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血糖、延缓胰岛β细胞免疫损害进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LADA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复查,动态随访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降低治疗过程中自发酮症及酸中毒的发生风险。
THE END
来源:重医大附三院内分泌疾病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