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刘锐
眩晕(vertigo)是前庭神经病变最常见的表现,也可能是患者的唯一主诉,根据各地方言和患者文化水平的不同,患者对眩晕的描绘有多种多样,一般通用的语汇为:“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忽忽悠悠”“跌跌撞撞”“脚步不稳”“像坐轮船”“头重脚轻”“向一边歪斜”……
眩晕是患者对位向(空间定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向一侧移动,或者觉得自身旋转、摇晃或上升下降。
眩晕依照其发生的机理和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叫“假性眩晕”(或叫脑性眩晕),多由于平衡三联(视觉、听觉、本体觉)的大脑皮质中枢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这些皮质中枢造成。如心血管疾病、发烧、高血压、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和神经官能症等等都有“假性眩晕”的症状。患者感到“晕晕忽忽”,没有明确的旋转感。
第二类叫“真性眩晕”,由平衡三联的病损造成,有明确的旋转感或身体运动感。就病损侵犯感受系统不同,真性眩晕又可分为“眼性眩晕”“姿态感觉性眩晕”与“前庭系统性眩晕”。
眼性眩晕多见于眼肌麻痹的患者,伴有复视,若遮蔽患侧眼睛,眩晕即可消失。
姿态感觉性眩晕见于后索病变的患者,有深层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由于视觉及本体觉感受系统对于位向感受仅有辅助作用,所以在前庭系统完好的情况下,这两种眩晕不明显。临床上,有视觉与本体觉系统病变的患者,很少有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
前庭系统为人体辨向的主要结构,因此该系统的病变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
人们平时所说的都是指的前庭性眩晕,简称“眩晕”。前庭系统以内耳门为界分为周围和中枢两部分,周围部包括前庭器官和前庭神经的内听道部分,其特点是与耳蜗神经、面神经相伴而行关系密切;中枢部包括前庭神经的颅内部分,脑干前庭核及其传导路径。
此部特点是与耳蜗神经、面神经分离,前庭神经核占据范围也大,不容易出现完全损害的症状。正是基于这些解剖学上的差异,前庭系统两部分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在临床上表现也不一样,分别叫做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来源:第67病区
罕见病诊疗指南——抗 LGI1 抗体相关脑炎【神经系统罕见病】
《中国卒中学会关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筛查的科学声明》在线发布
ISC 2022前沿速递|应用西洛他唑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卒中二级预防影响的性别差异
ISC 2022|续写新篇章 —— “替奈普酶”精彩继续……
血栓预防及血栓形成的治疗推荐丨2022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管理指南
院前和初始医疗系统的推荐丨2022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管理指南
Lancet:静脉溶栓替奈普酶(0.25 mg/kg) VS 阿替普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