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CRO,即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主要包括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和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三种类型。
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CRO感染发病率呈急速上升趋势,我国CRO感染情况也非常严峻。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检出率持续上升,从2013年的4.9%上升至2019年的10.9%,部分省份尤其是河南省上升速度较快,从2014年的9.4%上升至2019年的32.8%。患者发生CRO感染后,可供治疗使用的抗菌药物选择极少,近年来病死率显著增高。
碳青霉烯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等感染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医院抵御重症感染的重要防线。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不合理使用,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规范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迫在眉睫。
01
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指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为:
从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来看,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DDD/100人·天降至49.7DDD/100人·天,但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DDD/100人·天上升至3.28DDD/100人·天,表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步上升。
02
掌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
尽管都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但其抗菌谱却不尽相同。现有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分为两大类:
03
选择合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及比阿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仿,其最低抑菌浓度接近,对于某些重症感染及广泛耐药菌感染(如CRO感染)则应保证足够的用量,选择说明书或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权威指南推荐的较大给药剂量品种。
04
特殊人群合理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存在肾功能下降的老年人需要减量使用。厄他培南相对安全,肾功能与年龄相符的老年患者无须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30mL/min/1.73m²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亦无须调整剂量;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一般也无须进行剂量调整。美罗培南与厄他培南为妊娠B类药物,有明确指征时可用于孕妇,其他品种为C类。
05
注意避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
本类药物所致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多发生在原本患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肾功能减退未减量用药者,因此有这些基础疾病患者应慎用本类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或双丙戊酸联合应用,可能导致后两者血药浓度低于治疗浓度,增加癫痫发作风险,因此不推荐本品与丙戊酸或双丙戊酸联合应用。另外需注意亚胺培南与更昔洛韦合用可能引起癫痫发作,应避免两者联合使用。
作者:向天新、程娜、康秀华
文章首发自SIFIC感染官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