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脊髓疾患中最常见的病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群存在不同程度脊柱问题者占比为97%。该类疾病发生率逐年递增,并呈年轻化趋势。长期不良体位是脊柱脊髓疾病的根源之一,应用手机、电脑时的非正常姿势尤其加重腰椎、颈椎的伤害。老年人长期缺乏运动,腰肌力量减退,脊柱丧失外围支撑,易引发脊柱退行性变,这也是老年人腰腿痛高发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约有3万名医生从事脊柱脊髓专业临床医疗,他们分别归属神经外科、骨科、疼痛科、康复科等学科。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平均4万多人仅有1名脊柱脊髓专业医生,这个数字相距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落差。脊柱脊髓学科从业医生严重不足、诊疗标准不统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学科之间缺乏沟通等问题,是制约该专业整体提高的症结所在。
为了应对这些不足,脊柱脊髓专业的医生迫切需要一个高质量、大规模的学术平台,一方面通过将神经外科、骨科、疼痛科、康复科等多学科融合,扩充从事脊柱脊髓专业以及疼痛诊疗的医生队伍,一方面通过规范化培训诊疗技术和适应证,使医生队伍技术标准统一规范,更好地造福于此类患者。
脊柱脊髓研究组成立仪式
2018年7月8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朱宏伟主任牵头组建“脊柱脊髓研究组”,就上述症结进行“会诊”,来自全国的300余名相关专家参与活动。据该研究组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教授、北京西典门诊部主任朱宏伟介绍,北京等大城市治疗脊柱脊髓病患的技术手段已达到国际水准,研究组的目标是把全国相关学科的医生团队“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搭建国内一流和与国际接轨的大平台,规范行业诊疗标准,缩小不同级别医院诊疗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国脊柱脊髓专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全民脊柱健康。
脊柱脊髓研究组和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北京西典门诊部将在8月中旬联合举办2018华夏神经脊柱论坛,届时,将有来自国内外的数百名相关从业者分享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
脊柱脊髓研究组除了促进现代微创诊疗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以外,还将加强健康科普宣传的力度,使人们接受更专业、更科学的疾病预防知识,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帮助患者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 会后采访
会后,朱宏伟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采访中,朱教授提到,目前我国从事脊柱脊髓专业临床医疗的医生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分散于骨科、神经外科、疼痛科、麻醉科、康复科、中医科、理疗科等不同学科中,导致患者在就医时常常无所适从。因此,脊柱脊髓学组成立的目的一方面是把从事脊柱脊髓专业的不同学科的医生整合在一起,把诊断和治疗技术标准化,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统一培训,保证患者无论到什么级别的医院,都能获得适当的治疗,以解决从业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扬长补短,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医生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完善疼痛的阶梯治疗,让不同专业的医生在不同阶段发挥适当的作用。
关于神经外科医生和骨科医生在治疗脊柱脊髓疾病方面的差异,朱教授介绍,神经外科医生特别重视神经的保护和彻底解除对神经的压迫,而骨科医生的优势在于纠正畸形,做力学重建。脊柱脊髓学组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神经外科和骨科医生整合起来,可以说,这个学组的“亮点”就在于“交叉”,最终达到扬长补短的目的,让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内固定,让骨科医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保护神经,彻底解除压迫,让疼痛科医生则主要在疾病早期进行保守治疗。不同时期由不同医生介入,就是脊柱脊髓疼痛的阶梯治疗。同时,随着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需要手术治疗的脊柱脊髓疾病通过微创技术就可以解决,仅有20%左右需要开放手术。单靠一个学科、一种技术,已经难以满足脊柱脊髓疼痛的临床需求。脊柱脊髓学组的成立,有利于整合资源,客观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标准适应证和标准手术方法。
关于脊柱脊髓学组主要涉及的疾病种类,朱教授谈到,主要是两类疾病,一类是脊柱疾病,最常见的是颈椎病、腰椎疾病等等,另一类是脊髓疾病,例如脊髓肿瘤,包括神经鞘瘤、脊膜瘤以及脊髓内肿瘤等。脊髓疾病手术精细、风险高,主要由神经外科医生来完成。脊柱疾病的治疗则可以由多个学科医生协同完成。但正如前面提到的,无论是神经外科医生还是骨科医生,在治疗脊柱疾病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短板。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多学科协作(MDT)的模式,扬长补短。美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脊柱科叫做Spine Care,由疼痛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骨科医生等组成多学科诊疗团队,以脊柱脊髓疼痛就诊的患者首先由疼痛科医师诊治,依据不同情况向骨科或神经外科医生转诊,而手术一般是由骨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共同完成。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模式。因此,脊柱脊髓学组成立以后还有一个目标,转变大家的思维,呼吁国内更多的医院成立MDT模式的脊柱科。2019年开始,我们宣武医院要率先成立脊柱科,开展MDT诊疗模式。
最后,朱教授强调,观念的转变是个渐进的过程,但学组可以通过一些工作先行一步,主要包括:① 每年举办1-2次高质量的学术会议以及尸体培训班、讲习班等;② 积极推动脊柱脊髓疼痛手术的标准化和诊疗新技术的快速普及推广;③ 牵头申请需要多学科多中心多医院合作的重大研究项目,医工结合,改进脊柱脊髓手术器械,推进中国元素和中国制造。
正如朱教授在学组成立仪式上致辞中所展望的,脊柱脊髓学组将乘风破浪,挂起云帆,勇往直前。
(中国医学论坛报李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