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无力及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发病机制涉及神经-激素机制异常激活、代谢-炎症机制紊乱、细胞-信号机制障碍等3个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
其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可分为: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
一般,HFrEF为LVEF≤40%,也称收缩性心衰(SHF);HFpEF为LVEF≥50%,也称舒张性心衰(DHF)。
DHF发病主要涉及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CMRF)人群,常见于老年人(≥65岁)、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肥胖(体质指数>30 kg/m2)、高血压、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微血管性心肌缺血等,与系统性炎症、代谢紊乱、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堆积、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等有关。
DHF与SHF病理生理机制不同,治疗方法不完全相同。
SHF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治疗药物包括神经激素拮抗剂、SGLT-2抑制剂、细胞和cGMP-PKG信号通路调节剂。
DHF治疗包括减少EAT/炎症和改善舒张功能的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他汀类药物,改善cGMP-PKG信号通路的药物包括维利西呱、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及其他药物等。
(注:点击图片可放大)
高血压、高脂血症、T2DM和肥胖在其发病过程中可表现出EAT积聚,治疗时推荐应用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或他汀类药物等进行EAT聚集的早期干预,以降低EAT聚集,预防DHF。
《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防治专家建议》(2021年)中指出:
DHF通过减少EAT/炎症和改善舒张功能治疗的药物包括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他汀类药物。
(注:点击图片可放大)
改善cGMP-PKG信号通路的药物包括维利西呱、ARNI,可用于治疗DHF。
1. 维利西呱
维利西呱是口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可直接刺激sGC增加cGMP-PKG信号通路。
2. 沙库巴曲/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为ARNI,有ARB和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作用,脑啡肽酶抑制剂可升高内源性血管活性肽(利钠肽、缓激肽及肾上腺髓质素)的水平,对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导致的血管收缩、钠潴留及心脏重构。
《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防治专家建议》(2021年)中指出:
建议维利西呱、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治疗DHF,其可通过改善心肌细胞cGMP-PKG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
(1)由于两类心衰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SHF和DHF可在心衰者中并存,DHF者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应用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也可发挥部分作用,如沙库巴曲/缬沙坦。
(2)同时DHF治疗重点是改善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建议SHF心衰合并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者可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能减少心衰住院率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注意事项:
沙库巴曲/缬沙坦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压、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合用,可能致肾功能进一步减退,包括可能发生急性肾衰竭。
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增加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
与补钾药物和保钾利尿剂合用,可能引起血钾过高。
与西地那非合用,可使血压降低。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可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2.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可松弛心肌,维拉帕米或地尔硫䓬有益于肥厚型心肌病治疗。
3. 纠正液体潴留类药物利尿剂可缓解肺淤血和外周水肿症状,但不宜过度,以免前负荷过度降低而致低血压。
此外,《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
(1)为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神经激素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可考虑在非卧床、有症状、窦性心律的HFmrEF者中使用。
(2)为降低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神经激素拮抗剂坎地沙坦可考虑在非卧床、有症状的HFmrEF者中使用。
(3)为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神经激素拮抗剂螺内酯可考虑在非卧床、有症状、没有禁忌证的HFmrEF者中使用。
来源:好医术心学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