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鞍山市中心医院副主任药师华子
他汀是心血管临床常用的一类药物,一般需要长期服用,服用他汀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或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可以对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加固,使其不易破溃,从而降低破溃斑块诱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的风险。他汀类药物还可以使斑块密度增加、体积缩小。
所以,对于有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患者,他汀类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基石”药物。
在患者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建议长期服用,达到预防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通常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所以,对斑块的治疗也不会“立竿见影”,必然也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服用他汀类药物,一般需要2~4年以上时间才能够观察到明显的效果,降低患者脑梗死、心肌梗死发生的概率。
有相关研究表明服用他汀类药物时间较长,患者的获益可能也更大。
目前,临床一般认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稳定斑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患者服用时间越长,带来的效果可能越好。
服用他汀类药物时,要注意监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其水平达标才能发挥更好疾病预防作用。
推荐对LDL-C水平控制达到1.8 mmol/L以下,当LDL-C降到此水平时,进入动脉内皮中的游离LDL-C可能会转回血液,被送回肝脏分解。
如果患者没有脑梗死、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病史,也尽量将LDL-C控制在2.6 mmol/L以下。
就现有研究来说,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LDL-C控制在较低水平,这样有利于斑块稳定。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可以把LDL-C的水平降至1.4 mmol/L。
无论哪一种药物,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刺激,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也可能影响中枢神经,出现头晕、嗜睡的症状。
但这些症状通常并不严重,在持续服药之后会逐渐耐受,减轻或是消失。
由于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他汀类药物敏感性不同,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考虑更换另一种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需要进入肝细胞发挥作用,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对肝功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转氨酶升高。
但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并不会造成肝脏真正的损伤,在停药之后可能逐渐恢复。
在用药时,如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减低用药剂量或停止用药,待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可以继续用药,或是在医生评估后,更换为其他的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造成肌肉损伤,在用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乏力的情况。但大多数人的症状轻微,可以耐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生严重的肌肉疼痛、乏力的时候,要提防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此时需要监测患者肌酸激酶(CK)水平,如果发现异常需要谨慎处理,甚至停药。
他汀类药物可能对血糖代谢造成影响,会使新发糖尿病的概率升高。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监测血糖,发现异常,要及时干预。
与血糖升高相比,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更重要。必要时可以加用降糖药控制血糖,但不建议停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是血脂异常治疗的一线药物,十分重要!《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提到,他汀取得预期疗效后应继续长期应用,如能耐受应避免停用!研究提示,停用他汀有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他汀降脂疗效好,其心血管获益明确,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绝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的耐受性良好,但有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与他汀相关的症状,其不良反应多见于接受大剂量他汀治疗者。
在服药过程中要注意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但大多数不良反应都较轻微、可逆,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非常低。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处理,切勿擅自停药。
来源:药师华子
更多心血管干货知识
欢迎订阅学习清单
(12月限时开放)
(点击图片,点击一键收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