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NA2025 | 张春教授:急性肾损伤转化为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策略

2025-08-12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banner2.35;1.jpg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CNA2025)于8月7—1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春教授作了题为“急性肾损伤转化为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策略”的主题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张春教授,对报告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与阐释。


图片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春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常见的临床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往普遍认为AKI是一种自愈性疾病,而近年来研究表明AKI不完全性修复可介导后期的持续性炎症及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发生,最终导致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多项以AKI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大样本研究发现:约30%~70%的AKI存活病例进展为CKD。因此,明确AKI-CKD进展的危险因素并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手段有望减少CKD的发生。在此,本文将重点阐述AKI-CKD进展中的危险因素与干预策略。



多种危险因素影响AKI损伤后CKD的进展。首先,AKI损伤的病因、时长、频率及程度(是否有急性小管坏死及是否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均影响CKD进展。AKI损伤时间长、频率高及程度重,进展为CKD可能性大。其次,肾脏基础状态亦影响CKD进展。患者有蛋白尿或有CKD基础疾病,AKI-CKD进展或加重的概率大大提高。同时,患者身体状态及基础疾病,如营养不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亦增加AKI进展为CKD的风险。最后,患者不同种族、性别、年龄、遗传因素等进展为CKD的风险亦有差别。


针对AKI-CKD进展的危险因素,部分相关干预策略早已应用于临床治疗。首先,一方面应尽快诊断AKI并消除病因:保持肾脏灌注、维持内环境稳定,严控肾毒性药物使用,警惕复发性AKI,必要时可采取肾脏替代治疗;另一方面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伴有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及血管炎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同时,控制血压及血糖也需兼顾:RAAS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可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的持续恶化。


其次,随着对AKI-CKD的研究深入,新的干预靶点逐渐被发现。一方面,如抗炎抗氧化、抑制小管上皮细胞G2/M阻滞、促血管生成因子、针对表观遗传治疗、促进组织再生、抑制纤维化等传统靶点及药物被发掘。我们的研究发现,多次小剂量顺铂诱导近端小管上皮细胞(PTE)中E3泛素连接酶-鼠双微体(MDM2)从胞核转位至胞膜。MDM2胞膜转位后,胞核MDM2减少,p53集聚使PTE发生G2/M阻滞;同时,转位到胞膜的MDM2可通过降解整合素β8并活化TGF-β1信号通路,介导AKI向CKD进展。此项研究可能为干预AKI-CKD进展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另一方面,如肾脏纳米靶向治疗及细胞疗法等新型治疗方式亦在探索中。我们的研究发现,经过LTH肽段修饰的黑磷纳米片递释4-辛基衣康酸(4OI)能够有效靶向肾脏,与Kim-1蛋白结合,减少肾脏内ROS释放和TNF-α的分泌,改善AKI后肾功能恶化。同时,该纳米递释系统具有优异的生物安全性。


近年来,有关AKI-CKD进展的危险因素与干预策略是研究热点及难点,未来可能有更多针对AKI危险因素的干预方式被发现,将为延缓CKD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