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金秋九月,花城一隅,2025年9月5—6日,2025年肾脏病研究进展南方论坛暨医疗大数据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联合主办,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肾脏病领域创新发展。
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共襄盛举,聚焦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突破、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前沿应用、多学科协作转型发展等核心议题。通过深度学术分享与思想碰撞,与会专家将共同探索提升肾脏病诊疗水平的新路径,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贡献专业智慧。
开幕式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杨小兵教授主持。
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嘉宾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侯凡凡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楠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江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小强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章锁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阮雄中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张辰宇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马骊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郑磊教授;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先生。
此外,会议汇聚了全国肾脏病学领域知名专家、相关学科学者,以及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分中心及网络单位代表、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会成员单位代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肾脏病学专委会及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肾脏病专委会专家代表等。
马骊教授表示,南方医科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部省共建高校,在医学教育与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10个博士后流动站,覆盖医学门类主干学科,现有4位两院全职院士领衔科研攻关。
南方医院肾内科自1989年组建以来,在张训教授、侯凡凡院士两代学科带头人引领下,建成基础与临床双料“国家队”,搭建起高水平的科研与临床协同平台。今年5月,全国首个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大模型“智肾”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慢性肾脏病智能诊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精准诊疗带来新的希望。
本届论坛将延续12年学术传统、聚焦肾脏病前沿领域并汇聚专家共探研究与诊疗新进展,助力与会者凝聚跨学科智慧以推动我国肾脏病研究与诊疗水平提升、守护人民健康,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南方医院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一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研究型医院,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由侯凡凡院士领衔的广州国际肾脏病医学中心是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于一体的肾脏病医教研防治平台。对标国际一流的广州肾脏病医学中心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成为广州健康新地标。
作为主办方,南方医院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深耕肾脏病医教研协同发展。此次论坛既是整合行业资源、促进学术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助力慢性病防治的责任担当。期待与会专家深入交流,在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医疗大数据应用领域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国内外肾脏病领域交流合作,助力相关防治事业与医疗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侯凡凡院士首先代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病中心、多器官损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协会肾脏病专委会及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向莅临大会的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
今年是南方论坛举办的第十二届。十二载砥砺前行,论坛始终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肾脏病及相关领域前沿探索,已成为全国医护人员与科研工作者共话创新的重要阵地。
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肾脏病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的顶尖专家,以及深耕于精准医学和医疗大数据研究的卓越学者。我们将共议前沿趋势、分享创新成果,探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路径,开启肾脏病精准防治与智慧医疗的新篇章。
秋色鎏金,珠水含情。此次盛会既是学术思想的碰撞,更是实践经验的共享。期待与会代表通过两天的学习交流,汲取新知、开拓思路,在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同时,感受南国秋韵的独特魅力。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平安健康、满载而归!
随后,大会正式拉开序幕,一场场精彩的大会报告接踵而至,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观点与深度思考。
会议第二日,热度丝毫不减,内容依旧精彩纷呈——前沿报告持续聚焦核心议题,互动研讨深度碰撞思想火花,为与会者带来丰富且充实的学术体验。
贵州大学人民医院查艳教授分享了题为“狼疮性肾炎的管理策略”的大会报告,报告中,查艳教授从阐述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趋势、剖析典型及非典型临床症状表现,到解读免疫异常等关键发病机制、详解不同病理类型的特点;同时结合最新临床指南与实践经验,提出涵盖药物治疗方案优化、病情监测指标、长期随访管理要点的综合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了全面参考。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友华教授分享了题为“Klotho-based drug discovery”的大会报告。报告指出,面对肾脏纤维化治疗困境,我们需要思考治疗策略。恢复Klotho可能作为防治器官纤维化的新策略。研究发现KP1、KP4、KP6分别通过抑制TGF-β、FGF2、Wnt信号防治肾脏纤维化,这些有可能为防治CKD提供创新药物。mini-Klotho是一个多靶点多肽,单次肌肉注射AAV基因治疗可能作为防治器官纤维化和衰老的新疗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蒋建平教授分享了题为“尿毒症救治的中国创新处方:CHAPD项目实践与成果”的大会报告。蒋建平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心监控的自动化居家腹膜透析示范体系(CHAPD)的项目背景、建设目标、实施方案、建设历程、项目成果、项目推广及社会经济效益。CHAPD模式可复制、可推广,为救治终末期肾衰竭,尤其是边远和中低收入地区患者提供了具有可及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的“中国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崴教授分享了题为“AI赋能慢性肾病创新研究的探索”的大会报告。陈崴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AI 赋能肾脏病理诊断及预后预测;“眼看肾病”智能诊断系统;腹膜透析AI大模型管理系统,为AI与肾病诊疗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龙海波教授分享了题为“智领变革,RPM-APD赋能智慧腹透新生态”的大会报告。龙海波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以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为代表的现代腹膜透析技术的发展历程;现代腹膜透析模式探索:APD弥补了CAPD的不足,推动腹膜透析进入自动化时代;远程患者监测及管理下的自动化腹膜透析(RPM-APD):智慧腹膜透析的现状与展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洁教授分享了题为“从血液净化到多脏器生命支持”的大会报告。报告中,肖洁教授首先介绍了血管通路保护的新方法,深入分析了AVF在建立与临床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介绍了保护AVF的创新方法;随后,她围绕多脏器生命支持技术的最新进展展开阐述,重点提及新型多功能血液净化设备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可实现精准剂量治疗,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可实现肾肺交互治疗,为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新路径。
论坛各分会场也同步开启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基础机制与分子研究专题中,多位专家破译疾病发生发展的本源密码,深化对肾脏疾病的理解、奠定转化应用理论基础;临床诊治管理层面,多位专家分享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策略,总结实践经验,为肾病精准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智能医疗是驱动学科创新的核心引擎,本次大会展示了AI科技与医学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疗法与技术创新板块中,肾病领域专家展示前沿策略,为临床患者和学科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希望与创新动力。护理专场围绕核心议题交流,体现护理专业化精细化趋势,提供重要实践方案。
中国医学论坛报赵静薇现场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