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小肠,长达5-7米,弯弯曲曲,曾是消化内镜检查的「盲区」。当高龄老人遭遇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反复呕吐,真凶就可能藏匿于此!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联合胃肠外科、麻醉科、影像科、急诊科、肿瘤内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团队,利用双气囊小肠镜技术的「火眼金睛」,精准揪出小肠肿瘤,成功帮助两位七旬老人解除生命威胁。一起来看看这场惊心动魄的「肠」内追击战!
病例一:黑便背后的「隐形元凶」
72 岁的河北患者李大爷(化名),在发热自服退热药后突然出现黑便,当地医院胃镜未见异常,但血红蛋白骤降至 61g/L(正常值 120-160g/L),紧急转诊至我院急诊。
急诊初步评估:腹部 CT 平扫未见异常,请消化内科病房张璐主治医师会诊后考虑病情危急,以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途径紧急收入病房。
消化内科「破案」三步法:
1. 第一步:胃肠镜复检
住院后,由于情况紧急,第一时间安排了无肠道准备情况下的普通胃肠镜检查。胃镜检查同当地医院,未见出血病灶;而肠镜检查有了新发现。
胃镜检查结果:未发现出血灶。
胃镜:未见明确出血灶
肠镜检查结果: 回肠末端可见暗红色血性内容物,并有暗红色液体不断从小肠近端流下,这表明「真凶」很可能藏在小肠。
肠镜:回肠末端可见陈旧出血
2.第二步:胶囊内镜初探
小肠是传统内镜「盲区」,而急诊影像学检查未见小肠病变,下一步可选择无创的胶囊内镜评估。张尚卿主治医师加急进行胶囊内镜阅片,在空肠看到少量血凝块形成,因此病灶被进一步定位至空肠。
遗憾的是,这次检查并未看到「凶手」的真面目。因为胶囊内镜只有单侧摄像头,以一定频率持续拍照,同时受到肠道运动等影响,仍存在检查盲区。
胶囊内镜:空肠上段可见血迹
3. 第三步:双气囊小肠镜「精准擒凶」
戴芸主任医师组织全科讨论,决定行双气囊小肠镜,在麻醉科保驾护航下,李懿璇副主任医师与孙学信护士默契配合进行操作。
双气囊小肠镜:李懿璇医师(右),孙学信护士(左)
进镜至空肠 70cm 处,出血「元凶」终现形——伴溃疡形成的空肠肿物,溃疡中央清晰可见裸露的血管断端。
双气囊小肠镜:空肠上段肿物伴溃疡形成
切除病理揭秘罕见病变:
明确诊断后,患者转至胃肠外科汪欣主任医师团队,手术顺利切除出血病灶。
离体标本上,病灶依然「鲜红」。病理科专家火眼金睛,最终确诊为极为罕见的小肠上皮样血管肉瘤(一种血管来源的恶性肿瘤)!
病例二:反复呕吐的「致命炸弹」
73 岁的北京张大爷(化名)饱受餐后反复呕吐困扰,起初每月 1 次,后愈发频繁,伴体重锐减,外院多次检查(胃镜、B 超、增强 CT)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对症治疗仅短暂缓解。
患者遂就诊于我院大兴院区消化内科李俊霞主任医师门诊,凭借丰富经验,李主任敏锐怀疑病变在小肠。
检查锁定目标:
全消化道造影: 揭示近端空肠扩张,造影剂竟逆流回胃,提示严重梗阻。
腹部增强 CT: 明确显示中腹近段空肠腔内存在软组织肿块,导致十二指肠及近段空肠扩张积液!此时,肠梗阻是胶囊内镜的禁忌证,胶囊有滞留风险且无法活检明确诊断。
腹部 CT:空肠肿物伴肠梗阻
双气囊小肠镜再显神威:
在胃肠减压、改善一般状况后,在麻醉科支持下,李懿璇副主任医师与孙学信护士再次操刀双气囊小肠镜。
镜下直击:在距幽门 70cm 的空肠上段,发现一个表面充血糜烂的隆起性肿物,完全堵塞肠腔,内镜无法通过!
活检定性:内镜下精准取材,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双气囊小肠镜:空肠肿物堵塞管腔
切除肿物,顺利「拆弹」:
在小肠镜明确病因后,患者转入胃肠外科,由刘涛副主任医生团队进行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小肠黏液腺癌!目前患者饮食恢复正常,在肿瘤内科进一步治疗。
文案 / 贺胜铎
审核 / 滕贵根
来源 /PKUFH消化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