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普通感冒发热及疼痛,建议用乙酰氨基酚(又称醋氨酚或扑热息痛)或其他NSAID短期对症(中质量证据)。但孕妇应慎用包括乙酰氨基酚在内的NSAID(高质量证据)。
证据总结:Kim等对NSAID治疗感冒的疗效做过多年系统性评价和荟萃分析,2015年更新的系统性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SAID并不能改善感冒症状评分,也不能缩短症状持续时间,但能减轻感冒相关疼痛,如头痛、耳痛、肌痛和关节痛等。
Choi等系统性评价和荟萃分析比较NSAID和乙酰氨基酚缓解感冒症状效果(5项相关研究共3074例受试者,药物干预分别为:阿司匹林500 mg,布洛芬200 mg或10 mg/kg,尼美舒利2.5~5.0 mg/kg,乙酰氨基酚500 mg或5~26 mg/kg),结果显示:NSAID和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效果相当,NSAID不良反应稍高于乙酰氨基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nas等系统性评价和荟萃分析短期应用阿司匹林(67项研究共6181例受试者,药物干预分别为:阿司匹林500~1000 mg/d,布洛芬200~400 mg/d,乙酰氨基酚300~1000 mg/d,82.5%的受试者仅服用1次),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总体不良反应率15.2%,对照组15.5%,阿司匹林胃肠道不良反应稍高于安慰剂(9.9%比9.0%);与布洛芬或乙酰氨基酚比较,阿司匹林组消化不良发生率稍高,但各组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另一个需要关注的严重不良反应是瑞氏综合征,由Reye等于1963年首次报道。该综合征表现为呕吐、脑病和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伴有脂肪微泡浸润性脑水肿和肝功能衰竭,通常与儿童病毒感染期间服用阿司匹林有关,特别是流感和水痘感染。在"阿司匹林不能用于儿童病毒感染"禁令后,西方国家瑞氏综合征几近消失。瑞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能在于病毒协同阿司匹林,导致肝线粒体酶功能受损,氧化磷酸化脱偶联。儿童期发生过瑞氏综合征,成年后再服阿司匹林是否会再诱发该病尚不得而知。有个案报道,幼时曾发生过瑞氏综合征的幸存者,成年后以小剂量阿司匹林(81 mg/d)激发,未再出现该病。
妊娠晚期应用乙酰氨基酚,先兆子痫风险增加。虽然最近一项系统性评估和荟萃分析,未发现乙酰氨基酚有早产、新生儿低体重等负面风险,但有两项系统性评估和荟萃分析揭示,产前暴露于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导致儿童期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也有研究提示妊娠期暴露乙酰氨基酚,儿童期哮喘风险增加。
其他证据:NSAID可能通过抑制前列环素合成诱导血栓性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骤停、缺血性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等。但荟萃分析相关研究,并未显示NSAID或是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罗非考昔除外),可导致心血管事件增加。可见应用NSAID,尤其是短期应用,是安全的(但不包括孕妇和胎儿)。
附注:乙酰氨基酚和NSAID具有解热、缓解感冒相关疼痛功效,短期应用多可耐受。但仍然具有一定不良反应,尤其是用于合并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可能会恶化消化道症状,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应用。对于童年期发生过阿司匹林相关瑞氏综合征的患者,虽然有个案报道小剂量再激发不会导致瑞氏综合征复发,若有其他更安全的选择,仍然应该避免应用阿司匹林。
节选自《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实践指南(20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