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水肿
①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甘露醇0.5~1.0g/kg;
②襻利尿剂,—般选用呋塞米,可与渗透性脱水剂交替使用;
③人工肝支持治疗;
④不推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用于控制颅内高压;
⑤急性肝衰竭患者使用低温疗法可防止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肝性脑病
①去除诱因,如严重感染、出血及电解质紊乱等;
②限制蛋白饮食;
③应用乳果糖或拉克替醇,口服或高位灌肠,可酸化肠道,促进氨的排出,调节微生态,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
④视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酌情选用精氨酸、鸟氨酸一门冬氨酸等降氨药物;
⑤对慢性肝衰竭或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酌情使用支链氨基酸或支链氨基酸与精氨酸混合制剂以纠正氨基酸失衡;
⑥对Ⅲ度以上的肝性脑病建议气管插管;
⑦抽搐患者可酌情使用半衰期短的苯妥英或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但不推荐预防用药;
⑧人工肝支持治疗;
⑨Ⅲ~Ⅳ度肝性脑病可行头颅MRI/CT检查,帮助鉴别脑水肿、颅内出血等其他颅内疾病。
(3)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
①推荐常规进行血液和其他体液的病原学检测;
②除了慢性肝衰竭时可酌情口服氟喹诺酮类作为肠道感染的预防以外,一般不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③一旦出现感染,应首先根据经验选择抗菌药物,并及时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使用强效或联合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时,应同时注意防治真菌二重感染。
(4)低钠血症及顽固性腹水
托伐普坦(tolvaptan)作为精氨酸加压素V2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选择性阻断集合管主细胞V2受体,促进自由水的排泄。
(5)急性肾损伤及肝肾综合征
①保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低血压初始治疗建议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②顽固性低血容量性低血压患者可使用系统性血管活性药物,如特利加压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加白蛋白静脉输注,但在有颅内高压的严重脑病患者中应谨慎使用,以免因脑血流量增加而加重脑水肿;
③保持平均动脉压≥75 mm Hg;
④限制液体摄入量,24 h总入量不超过尿量加500~700ml;
⑤人工肝支持治疗。
(6)出血
①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②对门静脉高压性出血患者,为降低门静脉压力,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也可使用垂体后叶素(或联合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出血者可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止血,可行介入治疗,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③对显著凝血障碍患者,可给予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等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显著减少者可输注血小板;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可酌情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对有纤溶亢进证据者可应用氨甲环酸或止血芳酸等抗纤溶药物。
④肝衰竭患者常合并维生素K缺乏,故推荐常规使用维生素K1(5~10mg)。
(7)肝肺综合征
动脉血氧分压(PaO2)<80 mm Hg时应给予吸氧治疗,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流量氧(2~4L/min),对于氧气需要量增加的患者,可行加压面罩给氧或者行气管插管后上同步呼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