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越来越多的DKD患者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
近日,《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以下简称“共识”)发布,在强调DKD筛查和诊断、代谢控制、治疗目标和药物选择等内容基础上,加入了辨病-分期-辨证、经典名方、有效中成药等内容,并制定了中西药联合使用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图。
本文将撷萃新版共识精粹,并结合其他相关共识,对DKA防治要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糖尿病肾脏病 vs. 糖尿病肾病
DKD指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等,并不仅仅局限于肾小球。
糖尿病肾病(DN)侧重于病理诊断,指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DKD诊断与评估:关注2项重要指标
使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筛查肾脏功能十分重要。
DKD主要诊断依据为UACR>30 mg/g和(或)eGFR<60 ml/(min·1.73 m2)持续超过3个月,排除非DKD的可能,具体包括:
1型糖尿病(T1DM)病程短(<5年)或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eGFR迅速下降;
尿蛋白迅速增加或出现肾病综合征;
顽固性高血压;
出现活动性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或细胞管型等);
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
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后2~3个月内eGFR下降>30%;
肾脏超声发现异常。
划
重
点
白蛋白尿是DKD早期损伤的主要标志物,随着病情进展,尿中可出现其他蛋白。UACR变异大时,24 h尿蛋白定量能更好地评估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部分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尿白蛋白排泄异常,但已存在eGFR下降。
怀疑非DKD的可能时,推荐有条件的医院必要时行肾脏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因,指导临床治疗。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看DKD分期
鉴于糖尿病导致的肾脏损害累及全肾,完整的DKD临床评估应包括DKD临床分期及危险分层、肾小球病变、肾小管病变、肾脏形态学变化4个方面。
👉DKD的临床分期及进展风险见下表。
👉 DKD中西医结合分期辨证中,将DKD分为以下三期。
微量白蛋白尿期:多见于A2、G1~3期,此期责之糖尿病日久,气阴两虚,主要病位在脾在肾,全身表现不显,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下降。
临床蛋白尿期:多见于A3、G2~3期,气阴两虚日渐加重,湿瘀互结于肾,肾络受损,精微外泄日重,出现显性蛋白尿及水肿,肾功能轻~中度损害。
肾功能不全期:多见于A2~3、G4~5期,病情持续进展,阴阳两虚,肾脏衰败,浊毒泛滥,肾功能重度下降,病变可累及全身脏腑,大量蛋白尿、水肿加重,直至肾衰竭。
不同分期DKD患者,降糖药怎么选?
二甲双胍对T2DM微血管病变的获益主要基于其降糖作用,97%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在肾功能不全时有加重肾脏负担的风险。推荐在中国人群中eGFR<45 ml/(min·1.73 m2)患者慎用或减量使用;eGFR<30 ml/(min·1.73 m2)患者禁用。
目前认为,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格列喹酮、利格列汀可全程应用。
👉 不同分期DKD患者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路径见下图。
👉 不同肾功能分期患者常用降糖药物的使用推荐见下表。
DKD中西医结合治疗
共识建议,根据DKD患者蛋白尿水平选用具有降低蛋白尿疗效的中西药物。
👉 DKD中西医结合治疗蛋白尿流程参考下图。
基于肾保护作用的降糖药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结合eGFR水平。
eGFR≥30 ml/(min·1.73 m2)首选具有肾保护作用的SGLT2i,若不耐受或存在禁忌证,选择GLP-1RA。
eGFR≥25 ml/(min·1.73 m2),血钾<4.8 mmol/L可同时选用非奈利酮。
参考资料:
①《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
②《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中国专家共识》
③《ADA/KDIGO共识报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