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真的是胃损伤吗?这个检验指标可以分辨

2021-03-12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非原创

胃蛋白酶原(PG):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在胃腔内经盐酸(HCL)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pepsin)作用变成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2,进入小肠后,酶活性丧失。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将其分成2个亚群,分别为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而PG I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PG II由胃底腺(胃底和胃体部)、贲门腺、幽门腺所分泌。


微信图片_20210310133643.jpg


PG分泌区域较大,但浓度相对较低。通常情况下,约有1%的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的PG在血液中非常稳定。血清PG I和PG II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PG含量也随之改变。因此,监测血清中PG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

1. PG筛查推荐指南



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将血清PG I和PG II检测列入“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认为对萎缩性胃炎断有重要价值。


2009年1月,我国确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 I&PG II是胃癌早期病变的指定的筛查手段。引自《中国癌症筛查及早早治技术方案》。



2. PG的临床应用价值


PG胃肠镜检查前的第一线胃癌筛查方式,可对无症状患者及早进行筛查。


PG检测可用于筛查胃癌高风险人群,但PG不是胃癌的直接标志物。


PG I、PG II联合CA72-4、CA19-9、CEA、CA242、CA50,提高胃癌筛查阳性率,确定高危人群,制定随访策略。


胃溃疡、胃炎等良性病变PG I、PG II阳性率增高,提高临床关注。


幽门螺杆菌治疗随访,PG I/PG II比值升高说明好转。


胃癌切除术后监测,PG I、PG II升高提示复发。


早期进行胃炎筛查可一定程度降低或延缓胃癌的发生率,PG作为胃损伤的早期侦察兵,定量检测人体血清中的PG I和PG II的浓度,可定量监测Hp感染、萎缩性胃炎乃至早期癌症的全过程。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陈冲   

文章首发自检验医学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