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牛远杰教授:“前列腺癌新十年系列访谈” | 精准外科联合创新药物成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的关键发力点

2021-12-10作者:李稳资讯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非原创

健康中国,泌尿先行。在数代泌尿人的共同努力下,40年间我国泌尿外科事业高速发展,泌尿系统疾病诊疗理念、手术技术、基础科研、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前列腺癌作为泌尿外科诊疗中的重点和难点,40年的发展历经荏苒、方兴未艾,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年”的旅程,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显著的进步,而下一个“十年”也已大幕拉起!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论坛报》举办《健康中国泌尿行·前列腺癌新十年》系列访谈栏目,全面覆盖领域内院级管理者、学科带头人、临床专家以及药学专家,揭示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困境、解析前沿技术理念、探寻下一个十年的高速发展路径。本期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牛远杰教授围绕前列腺癌学科发展、诊疗水平提高以及药物创新等热点话题畅谈前列腺癌新十年。

【牛远杰教授】

精准外科+创新药物,全程管理促进前列腺癌患者改善生存

image.png

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人群特征、发病率与西方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迫切需要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数据来辅助制定前列腺癌的诊疗策略,使得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我国学者在不断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同时,近年来在前列腺癌外科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两大突破。第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被广泛采用,这项技术能够使得术中局部解剖更加精准,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盆底功能,保留患者的控尿功能和性功能。第二,早期患者可采取局灶治疗。前列腺癌相对属于进展缓慢的肿瘤,早期发现可以采用例如纳米电穿孔、射频、微波或激光等局部治疗手段,使得患者在保留前列腺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疗效。由我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最早提出的免活检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一项创新的外科治疗领域的改良理念,还没有完全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尽管目前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不断更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因此建议现阶段如果计划开展免活检根治术务必要谨慎,确切诊断是前提。在新形势下,前列腺癌MDT仍需不断发展。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化时代,前列腺癌MDT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传统治疗模式中引进精准医学,将遗传学信息应用到预后分层和精准治疗中。此外,免疫治疗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不良反应问题,心肌炎、肺炎等不良反应需要更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才能保障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前列腺癌治疗飞速发展,前列腺癌MDT的含义也正随之不断拓展,更多学科参与的MDT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前列腺癌的发展仍在继续,未来将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在分子机制、个体化治疗和联合治疗三个方面深入探索,为前列腺癌患者创造更光明的未来。
前列腺癌患者多为老年群体,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合并用药的种类较多,更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ADR。MDT诊疗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协作团队,能够为患者高效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有效优化疾病全程管理,最大化提升患者的生存获益。在MDT模式下,临床药师全程积极参与前列腺癌治疗药物管理,提供全程的药学监护服务,能够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王荣环教授表示,希望临床药师与医师沟通协作,为前列腺癌患者争取更多获益。

 

创新药物的研发仍然是未来前列腺癌新十年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临床还应做到早筛早诊、合理精准治疗。王荣环教授希望能够通过医药人的努力,能让前列腺癌患者不仅活得更长,而且活得更好,加快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