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需求,提升文章内容质量,诚邀您花几分钟参与本次有奖问卷调研。参与者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
上期回顾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致死率极高,位列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位。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解剖位置深,患者往往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数据显示,当前仅约10%~15%的患者在初诊时具备手术指征,5年总生存率仍低于30%。因此,提高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能力,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当前胰腺癌的早期检测仍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内镜等)与血清学指标(如CA19-9),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CA19-9在部分人群中本身就不表达,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早期胰腺癌中显著下降,特别是在小的局灶性病变中诊断价值有限。因此,单靠传统影像和血清标志物,往往难以及时捕捉胰腺癌的早期改变。
近年来,“液体活检”概念的提出为早期肿瘤诊断带来新的可能,其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作为其中一种核心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CTCs指的是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具有潜在的转移能力,因此不仅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还可评估转移风险、指导治疗决策。然而,外周血中CTCs数量极少,极大地限制了其实用价值。
为了提高CTCs的检测率,研究人员尝试通过更接近胰腺血流回流系统的门静脉进行采血。由于门脉血直接引流胰腺区域,相较于外周血更可能富集CTCs。结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EUS-FNA)技术,可实现精准、安全地获取门脉血样,为CTCs的液体活检提供了可行路径。这一新颖方法为胰腺癌早期筛查打开了突破口,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的前瞻性监测及早期诊断。
同时,为了有效富集并识别CTCs,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迅速发展。该技术通过模拟毛细血管环境,利用细胞物理特性差异(如尺寸、形状、变形性)进行高通量、无标签的细胞分选。与传统抗体依赖方法相比,微流控芯片在CTCs检测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细胞活性保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对CTCs的实时分析与下游分子检测,为精准医疗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将EUS-FNA与门脉血采集技术、微流控芯片CTC检测相结合,有望构建起一套新型、微创、灵敏、实用的胰腺癌早筛体系,不仅提升早期诊断率,更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支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EUS-FNA是一种可视化引导下穿刺获取组织标本的方法,具有定位精准、取样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胰腺癌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胰腺癌间质丰富、肿瘤细胞密度低,传统穿刺采样存在假阴性风险。
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为肿瘤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循环肿瘤细胞(CTCs)作为液体活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肿瘤灶中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的细胞,能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外周血中的CTCs数量极少,极大限制了其灵敏度。
为提高检出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尝试通过EUS技术获取门静脉血,因其与胰腺直接引流相关,富含CTCs。研究显示,相较于外周血,门脉血中的CTCs数量显著增多,且操作安全可行。例如,Catenacci团队首次开展了EUS引导下门静脉采血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TCs的检出率和数量均优于外周血,后续Liu等研究亦证实该方法与患者肝转移、预后相关。
CTCs虽具有高度诊断和预后价值,但由于其极低的丰度,检测技术成为核心难点。传统抗体捕获法存在标志物表达异质性问题,可能导致CTC漏检。而近年来兴起的微流控芯片技术,依靠CTC与其他血细胞在尺寸、密度、可变形性等方面的物理特性差异,实现了高通量、无标签、高灵敏度的细胞分选。
尺寸过滤法:利用CTC普遍大于血细胞的特性实现粗略筛选;
惰性流控法:在螺旋微通道中基于粒子惯性迁移效应对细胞进行定位和收集;
确定性侧向偏移(DLD)法:通过精确设计微柱阵列分离不同直径细胞;
亲和分选法:将抗体固定在芯片内壁以捕获表面特异抗原阳性的CTCs。
本团队基于上述原理,开发出多核结构的惯性螺旋微流控芯片,在门脉血CTC分选中获得良好效果。芯片富集后的CTCs可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FISH等技术进行染色鉴定和分子亚型分析,提升整体诊断准确率。
将EUS-FNA与门脉血采集技术相结合,能安全高效地实现高丰度CTC样本获取。结合微流控芯片富集与多标志物分子检测,可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早期发现:在影像学未见明确肿块时,通过CTC检测提示早期病变;
辅助诊断:解决活检穿刺假阴性问题,作为病理学结果的重要补充;
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决策:检测KRAS、TP53、SMAD4等突变,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预后评估与疗效监测:CTC数量变化可反映病情进展与复发风险。
当前胰腺癌的筛查手段多集中在高等级医院,而在基层医疗机构,由于技术与设备所限,仍存在早期诊断滞后问题。EUS技术的发展为基层医院开展胰腺疾病诊疗提供了新机遇:
逐步开展EUS检查: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基层医生对EUS图像的识别和穿刺技术的掌握;
加强与上级医院协作:在EUS操作基础上,通过绿色通道完成门脉血CTC采集送检;
科普CTC理念与液体活检价值:提高患者依从性与早筛参与率,推动个体化精准医疗。
胰腺癌早筛面临诊断难、手段少、依赖高的困境。本文提出将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门脉血采集与先进微流控芯片结合,用于CTCs的精准分选与检测,为胰腺癌早期筛查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思路。随着技术不断优化与推广,该策略有望逐步在基层医院落地,为胰腺癌患者带来“可筛查、可分型、可管理”的新希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以下哪项是当前公认的胰腺癌唯一获FDA批准的肿瘤标志物?
A. CEA
B. CA19-9
C. KRAS
D. TP53
2.以下哪项不是EUS-FNA的优势?
A. 可视化引导穿刺
B. 操作创伤小
C. 取材精准
D. 完全不依赖操作者经验
3.门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出率高于外周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门脉血流量更大
B. 肿瘤细胞在门脉中增殖
C. 门脉直接引流胰腺区域
D. 采血时间更合适
4.微流控芯片在CTC检测中相较传统抗体捕获方法的主要优势是:
A. 成本更高
B. 依赖表面抗原表达
C. 操作复杂
D. 不依赖抗原表达、细胞活性保存更好
5.以下哪一类技术属于惰性流控法的基本原理?
A. 抗体亲和法
B. 惯性效应诱导的细胞位置偏移
C. 激光识别法
D. 流式细胞术
6.对于胰腺癌患者CTCs数量持续升高,提示最可能的是:
A. 良性病变发展
B. 预后良好
C. 病情恶化或转移风险增加
D. CT不清晰,需重复检测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2分,共8分)
1.简述EUS-FNA在胰腺癌早期筛查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2.为什么门脉血比外周血更适合用于检测胰腺癌相关CTCs?
3.微流控芯片是如何实现对CTCs的高效分选的?请列举至少两种原理或结构。
4.请谈谈您认为CTC检测在基层医院落地实施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
鼓楼领学⑮|人工智能辅助胆胰内镜诊断:图像识别与风险预测
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唐德华
1. 单选题:关于EUS在pNEN中的应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EUS可检出<5 mm的胰腺肿瘤;
B. EUS-FNA是胰岛素瘤的首选诊断方法(应避免过度穿刺);
C. Ki-67>20%提示G3级pNEN;
D. 所有<1 cm的pNEN均无需活检;
答案:D(需结合影像学特征和生长速度)
2. 多选题:EUS在pNEN风险分层中的作用包括?
A. 评估肿瘤大小及边界
B. 检测DAXX/ATRX突变
C. 预测淋巴结转移
D. 替代手术治疗
答案:A、B、C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