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治疗房颤——射频消融不能一劳永逸,参松养心安全有效可长期服用
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发病率约在0.5%-1%左右。在临床上,房颤反复发作,治疗棘手,目前还没有能够根治房颤的方法,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复发。但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且会损伤肝肾。因此,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所选药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徐伟教授在《房颤治疗新思路》的报告中介绍了参松养心胶囊这一创新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表明,参松养心胶囊通过作用于多个离子通道电流,包括Ca、K1、Ito离子通道,使得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适当延长,抑制触发,早期后除极和2相折返,从而可能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均有效,二者疗效相当;且参松养心胶囊组的安全性优于普罗帕酮组以及普罗帕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组,是房颤患者可长期服用的药物。
徐伟教授作题为《房颤治疗新思路》专题报告
对于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选择,但患者接受完射频消融术后是否就“一劳永逸”了?对此,黄鹤教授在《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的报告中指出,对于进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术后短期应用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可减少近期复发,但不能改善远期预后,考虑到安全性问题,房颤消融术后一般不推荐长期应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药。
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中推荐,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建议术后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月,似有利于逆转心房重构和维持窦性心律。关于在这一类患者中药物的应用前景,黄鹤教授介绍,前期研究已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多离子通道整合调节的作用,对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适合长期服用。
目前由黄鹤教授牵头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研究采用国际标准,以消融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率为主要终点,观察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后持续用药一年的预后,同时观察相关住院率、心血管相关事件等,更加全面、系统地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黄鹤教授表示,此项研究将为改善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术后的预后,优化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提供高级别循证证据。结果令人期待。
黄鹤教授作题为《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专题报告
抑制室早,改善心功能——参松养心双管齐下解决世界难题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并且70%以上的心衰患者伴有室性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最常见。慢性心衰又添室早可谓雪上加霜,带来的猝死风险极大,治疗难度高。
严激教授在《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报告中指出,几乎所有的心衰患者均可由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可恶化心功能,增加死亡率。
药物治疗仍然是心衰伴室早患者的首选治疗。目前,β-受体阻滞剂是唯一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具有减慢心率的副作用,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又仅用于心律失常症状明显者,使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药物治疗大大受限。
参松养心胶囊是从分子、细胞、组织、心脏整体、甚至整个人体相互间联系入手,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阻滞多离子通道,改善心肌细胞代谢,让心脏整个功能恢复。其治疗心衰伴室早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在有效抑制室性早搏的同时还能改善心功能,且无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在《2020年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中明确推荐:“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室早的患者,参松养心胶囊在减少室早发生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严激教授作题为《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专题报告
参松养心整合调律,填补窦缓伴室早药物治疗空白
邹建刚教授在《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治疗策略》的报告中指出,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缓慢,经典的四大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都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还处于空白阶段,尤其对于室性早搏合并心动过缓的复杂性心律失常缺乏针对性药物。
参松养心胶囊是目前临床上唯一快慢兼治心律失常的药物,不仅减少早搏的发作次数,还能提高窦缓心率,填补了窦缓伴室早药物治疗的空白。循证研究证实,参松养心组治疗窦缓伴室早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显著减少室性早搏,明显提高静息心率。还有多项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室性早搏疗效确切;治疗器质性室性早搏疗效优于美西律;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具有良好的疗效。
邹建刚教授作题为《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治疗策略》专题报告
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可对患者造成致残或死亡等严重后果。目前临床中抗心律失常药因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和负性心律作用以及各种心外副作用等应用受限,通络治疗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使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出现转机。参松养心胶囊的应用将随着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使用经验的积累逐渐发挥更大的价值,造福更多心律失常患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