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指导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姜天俊
文字整理:陈爱平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Communities make the difference)。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旨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基层卫生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社区的优势和作用,与政府一起共同防控艾滋病,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为遏制艾滋病流行做出积极贡献。
强调社区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
艾滋病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严重传染性疾病,不仅是健康问题,还牵涉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应该说,艾滋病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防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大家都有责任行动起来,一起遏制艾滋病毒在我们身边的流行。
由于当前尚缺乏艾滋病疫苗可以使用,防控艾滋主要靠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是医院的工作,而行为干预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社区(communities)是每个社会人赖以生存的公共单元,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都离不开这个小小的圈子,如果圈子里的人能够互相关爱、提醒、帮助、鼓励,早日战胜艾滋就更有信心。因此,今年的艾滋病日主题就强调了社区在艾滋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社区的积极参与将使防控工作产生不同,让人类距离终结艾滋病的伟大目标更进一步。
用多种手段共同促进艾滋病的预防
截至2018年底,全球现存HIV感染者约3690万,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约2170万,去年新发HIV感染180万例。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HIV感染者约125万,全人群感染率约9 /万,去年新发感染病例14万。虽然我国总体上属于HIV低流行区,但由于人口基数大,HIV感染者绝对数则排在了全球的前十位以内。艾滋病的诊治与预防工作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预防是防控传染病肆虐的最重要“法宝”,但与治疗相比,艾滋病的预防手段还不令人满意。目前HIV的预防手段主要是生物医学干预和行为学干预,前者包括主动检测、药物治疗、暴露前后药物预防和母婴阻断等;后者包括患者及同伴教育、安全套使用、洁身自好、清洁针具使用等。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预防作用,但是仍然没有控制住新发病例的产生,新发感染的数量依然叫人担心,这就是当前HIV预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或难题。
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问世前,这个问题可能持续存在。若想进一步深入挖掘疫苗之外的预防措施,动员社区力量参与,共铸人群的防艾屏障,或将产生更好、更广泛的整体预防效果。对于社区民众而言,歧视HIV感染者最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反而会助长HIV在“水面”之下的流行。如果换一种态度,比如关爱、鼓励、帮助,让感染者走出阴暗的角落,自由拥抱阳光的温暖,将会更加有利于提升艾滋病的防控效果。
艾滋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
人类发现艾滋病三十八年了,艾滋病学科的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进步,学术前沿研究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的研发,已成功将艾滋病从当初的“不治之症”变为“可防、可治、可控”的慢性疾病。感染者在医生的帮助下,从原来的每天吃“一把药”,进步到现在的每天只吃“一片药”,而且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令人耳目一新的前沿学术研究中获益,他们的预期寿命基本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创业和休闲。方兴未艾的免疫疗法和基因治疗,为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又开启了一盏盏喜人的明灯,正指引着国内外医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朝着攻克艾滋病这一顽疾日夜前行。
最近,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提出了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伟大目标,呼吁各国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向三个“90%”的具体行动目标迈进,即90%的HIV感染者能够被及时诊断、90%的确诊感染者都进行联合高效抗病毒治疗、90%的抗病毒治疗者取得病毒持续抑制的满意疗效。如果世界各国都实现了这三个90%的宏伟目标,那么,10年后终结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令人鼓舞的现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