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胰岛素治疗局部不良反应处置全解析!超实用

2024-02-24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图片

点击图片,进入征集活动 ↑ ↑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罗说明


  • 胰岛素治疗的局部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下脂肪增生、脂肪萎缩、局部感染以及注射部位疼痛等。
  • 正确合理地认识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才能提高胰岛素的用药依从性及充分获益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水平的关键药物之一,可有效降低血糖,显著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然而,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引起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正确合理地认识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消除患者对胰岛素的恐惧,才能提高胰岛素的用药依从性,使患者从胰岛素的治疗中充分获益。


本文通过对胰岛素治疗的局部不良反应及其处置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01
皮下硬结与脂肪增生


皮下脂肪增生是胰岛素治疗中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表现为该区域的皮下脂肪增生、增厚、由软变硬或出现质地较韧的肿胀。


皮下脂肪增生的出现与胰岛素使用时间及种类、更换针头的频率、注射部位是否轮换、针头长度、同一部位注射范围及每日注射频次有关。


【处理建议】
  • 一旦有皮下脂肪增生现象,应停止在此部位继续注射,皮下脂肪增生一般会在停止胰岛素注射后不久消退。

  • 选择较高纯度的胰岛素产品可以降低或缓解发生率。

  • 避免针头重复使用,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从腹部、上臂、大腿、臀部依次轮换,每日多次注射时,遵守“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天不同时间,注射不同部位”,或左右轮换。1 周内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注射点之间间隔1 cm。

  • 采用热敷、按摩等理疗。


02
脂肪萎缩


脂肪萎缩可发生在所有的注射部位,其可随时间而消退,可能与外源性胰岛素抗体产生、未进行注射部位轮换及针头重复使用等相关。


【处理建议】

一旦发生脂肪萎缩应改变胰岛素剂型、改变注射部位或换为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03
局部感染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差,若在使用胰岛素时,不注意皮肤卫生,注射时不注意无菌操作以及使用变质过期胰岛素,可使得细菌易于侵入机体,造成感染


【处理建议】
  • 控制血糖达标;

  • 注意个人卫生、使用75%酒精消毒,胰岛素针头应“一次一用一弃一更换”;

  • 未开封的胰岛素保存在冰箱冷藏,已开封的胰岛素保存在不高于28℃常温下28天,不使用过期或者变质的胰岛素



04
注射部位疼痛及淤青


少数患者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注射到硬结、疤痕或进针碰触皮下神经或毛细血管、酒精消毒时未干便进行注射及胰岛素从冰箱取出便进行注射而引起疼痛,也可能与注射方法不正确及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而致针头卷曲变形变钝等因素有关


【处理建议】
  • 室温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

  • 待消毒部位酒精彻底挥发后进行注射,避免在体毛根部注射,针头刺入皮肤需要平滑进入而非猛戳,注射时捏起皮肤,深度和角度根据皮下脂肪层、针头长短等灵活掌握,一般45°~90°角进针;

  • 大剂量胰岛素应拆分注射或提高胰岛素浓度;

  • 选用直径更小、长度更短的针头,每次使用新针头,使用无针注射器等;

  • 注射部位淤青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一周左右可自行吸收,严重时可进行红外线照射。


目前临床用药并不能做到完全性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因此,熟悉各类胰岛素的作用特点,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与教育水平,对于平稳控制血糖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END



版权说明





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论坛报“领航计划”项目专题,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请联系【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申请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