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老”病“肠”谈

2023-12-19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编者按:2021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中,把靶向脑肠轴的寡糖药物列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程改善类药物,突出了脑肠轴机制在AD领域的疾病修饰潜力。脑肠轴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复杂网络,在调控肠道微生物群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3年12月8日至10日,第九届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会议在济南隆重举行。本次大会聚焦AD的精准医疗、脑肠轴理论等前沿议题,旨在促进我国认知障碍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会议期间,本报记者邀请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阳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萍教授接受采访,现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李阳教授简历

  • 山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及认知障碍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认知障碍疾病专委会委员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常务委员

  • 山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山西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

video


 靶向脑肠轴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型药物与临床应用前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脑肠轴与AD之间的关联。2023年6月,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颇具影响力的论文,指出肠道菌群紊乱实际上在AD的临床前阶段(pAD)就已显现,而此阶段的特征是尚未出现神经退行性症状。更关键的是,这些肠道菌群的改变与AD的两大病理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的形成密切相关。基于科学进展,我国《前驱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简易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已建议将多种肠道菌群相关生物标志物纳入检测范畴,这不仅是对AD早期诊断的重要补充,也是对靶向脑肠轴的诊疗潜力的肯定。


AD的病理改变过程中,Aβ沉积是一种典型病理特征,随后导致神经元内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病理变化,进而引发细胞丢失,最终导致疾病发生。但是靶向Aβ和tau蛋白的治疗思路未得到足够的临床获益证据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炎症及其级联反应在AD的发病过程中也扮演了关键角色。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保持生理平衡,但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可能诱发全身炎症和神经炎症,其代谢物和相关产物与Aβ/tau蛋白沉积、折叠以及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因此,靶向脑肠轴治疗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并被视为AD综合疗法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粪菌移植疗法以及一些靶向肠道菌群、分泌物或脑肠轴传导通路的疗法已进入视野。


2019年,我国批准了首款靶向脑肠轴的寡糖药物——甘露特钠胶囊,这标志着我国率先在靶向脑肠轴治疗AD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关于甘露特钠的临床用药体会,李教授分享了以下几点宝贵经验:首先,考虑到AD的发病机制以及甘露特钠靶向脑肠轴的药物特性,该药物的最佳使用时机是早期。其次,中重度AD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精神行为异常。临床研究发现,使用甘露特钠胶囊后,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主动性感受缺乏问题。最后,对于额颞痴呆、路易体痴呆等疾病,一些小型临床观察研究也发现使用甘露特纳胶囊也能带来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综合而言,甘露特钠胶囊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为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全面管理老年认知障碍疾病:以整体观为导向的治疗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WHO)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这不仅是对未来健康愿景的展望,更是对全面健康管理重要性的深刻诠释。然而,全球认知障碍患者数量已逼近4亿,其中,老年退行性认知障碍疾病的流行率趋增和疾病负担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社会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李阳教授以他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他强调,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至关重要:首先,早筛早诊是实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关键举措。对于认知障碍患者,尤其是AD患者,及时的干预治疗能有效地延缓病情的恶化,从而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希望。2023年,李阳教授领衔的团队在山西的6个农村社区开展了一项针对65岁以上人群的社区流调筛查,调查结果令人关注: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0%,轻度认知功能减退的比例接近20%,处于痴呆阶段的患者也有12%。这些数据均超过了官方期刊杂志发表的流调数据,揭示了目前认知障碍的现况,提示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认知障碍筛查和防治工作。


其次,全程干预与全方位关爱共筑坚实保障。从认知功能开始下降到发展成重度痴呆,AD患者可能要经历5年至10年甚至更长的病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集结全社会的力量,包括家庭、医疗机构以及社会公共资源,共同为老年人构建一个坚实的支持与保障体系。


同时,在关注AD患者的治疗与照护的同时,不能忽视那些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照料者。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步恶化,照料者不仅需要应对沉重的经济负担,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整个社会都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此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认知刺激、训练和康复,对于AD患者在不同阶段都显示出积极的影响。这些干预措施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他们在艰难的病程中找到一丝安慰和希望。


综上所述,面对AD的挑战,需要携手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干预体系,确保患者及其照料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怀和支持。通过早期筛查、综合治疗和非药物干预的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照护,这也是临床医生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



王萍教授简历

  • 山东省医学会心身疾病分会委员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神经科博士后

  • 山东省干细胞学会神经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组副组长

  • 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痴呆及认知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卒中管理与认知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

  • 山东省干细胞学会理事

  • 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理事

  • 山东省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理事


video


 破旧立新,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迎来新机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已经成为威胁全球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王萍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当前AD的常见药物治疗,并对这些药物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研究表明,胆碱能神经传递功能的低下是导致AD痴呆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提高胆碱能神经传递的效率,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等在AD治疗种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类药物是N-甲酰-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研究显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对中枢神经系统NMDA受体的持续激活与AD有关。美金刚是这类药物的代表,主要用于中重度患者,对改善精神行为异常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对AD药物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应激、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机制在AD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其中,脑肠轴理论作为在这些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概念,越来越受到瞩目。甘露特钠是一种靶向脑肠轴的药物,作用于肠道菌群。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甘露特钠对患者血压、血糖无明显影响,与许多慢病药物联用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利于AD的长期治疗。此外,国际上有一些抗Aβ单抗的药物上市,适用于疾病早期,但副作用明显且我国尚未上市此类药物。目前AD的整体药物治疗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需深入研究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春华秋实,脑肠轴理论日趋成熟

当前研究认为,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涉及多个分子信号通路,因此在治疗上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体现疾病治疗的整体观。AD的药物研发与时俱进,伴随发病机制的研究而不断产生新的靶点。


近些年研究表明脑肠轴是治疗AD的一个重要靶点。通过脑肠轴可同时从多个疾病机理上调节和改善AD的症状和进展。2017年,《Nature》子刊上的一篇论文提出了“脑肠轴在一切疾病交汇处”的观点。在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教授团队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也指出,在AD的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失衡,导致AD相关神经炎症的发生。2023年,David M. Holtzman教授团队发表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可产生细菌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会影响外周免疫细胞功能。受到影响的免疫细胞进一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导致大脑中tau蛋白的异常聚集和神经退行性变。此外在今年举办的认知障碍症暨脑肠轴巅峰论坛中,Sangram S. Sisodia教授分享了重塑肠道菌群药物GV-971(甘露特钠)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对照组相比,GV-971可修饰肠道菌群组成,并减少Aβ斑块的形成。这些最新的研究显示出靶向肠道菌群可减少相关病理特征并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为靶向肠道菌群治疗AD的新策略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


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靶向脑肠轴的AD治疗药物,甘露特钠胶囊可重塑肠道菌群平衡,纠正代谢紊乱,减少外周免疫细胞向大脑浸润,减轻神经炎症,减少Aβ沉积和tau磷酸化,从而持续稳定地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不仅针对症状进行缓解,还可干预病程的发展,从而为AD患者带来了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此次采访的尾声,王萍教授还分享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专科建设的宝贵经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早在2003年便被认证为山东省老年痴呆治疗特色专业专科,标志着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专业地位和影响力。自那时起,医院汇聚了一批致力于认知障碍和痴呆病研究的医学专家,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为了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医疗服务,医院专门设立了专科病房,配备了完善的医疗设备以及全面的神经心理测评系统,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精准、全面的诊断与评估。在王萍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不懈探索患者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提升,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从诊断、治疗到护理的全方位健康管理和服务。王萍教授恳切地指出,AD患者是社会中极为脆弱的群体,他们亟需家庭、医院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与爱护。为此,应当积极推动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以及系统治疗,以切实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程,让他们能够在温暖与关爱的环境中舒适的生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