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研究展播|国际首报LCI与白光肠镜对比RCT研究,联动成像技术助力SSL检出率提升

2024-04-0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成果名结直肠无梗锯齿状病变的关联彩色成像检测:一项多中心平行随机对照试验

发表期刊:临床胃肠病学与肝病学》[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IF(2022):12.6]

通讯作者:刘枫

第一作者:李军

主要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推荐理由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是结直肠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然而常规白光肠镜容易漏检。本研究为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应用联动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SSL的检出率,有效提升了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效率。



研究解读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是进展期结直肠癌的重要前期病变,约占所有结直肠癌来源的30%。SSL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其往往尺寸较小,常呈无蒂或扁平型生长,表面存在云雾状的黏液帽,色泽发白,与周围黏膜难以区分,这些特征导致SSL在常规白光肠镜检查过程中极易漏诊。联动成像(LCI)技术是一种新型色素内镜,其可以强化病变与周围黏膜颜色对比,增强病变的可视性。一些文献报道了LCI技术相比白光能提高结直肠息肉或腺瘤的检出率。然而,LCI与常规白光肠镜对于SSL的检出效率比较尚没有文献报道。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入组的受试者按1:1随机分配至LCI组及常规白光组,在退镜过程中分别使用LCI与白光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SSL的检出率及其他各类型病变的检出率。最终共在4个研究中心入组884例患者,其中LCI组441例,白光肠镜组4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个人史、身高、体重、肠道准备评分、平均插镜时间与平均退镜时间等均无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LCI组SSL检出率(11.3%)显著高于WLI组(5.9%)。此外,LCI组息肉检出率、单个患者息肉检出数目、微小病变检出率及检出数、平坦病变检出率及检出数均显著优于WLI组。


该研究为国际上首次报道比较LCI与白光肠镜用于SSL检测的RCT研究。该研究结果有效提升了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效率,有望改写相关指南。该研究发表于消化领域顶尖学术期刊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影响因子12.6分。



专家点评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结肠镜检查成像领域发生了快速的技术进步,旨在优化结直肠病变的检测效率。所有主要的结肠镜制造商都将这些创新技术整合到最新一代的结肠镜中,目前生产的高清晰度成像系统具有一种或多种一键式电子染色内镜技术,能够增强黏膜血管和()结构的可视化,从而增强病变与周围正常黏膜之间的对比度。然而,大多数已发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腺瘤检测上。事实上,SSL占所有进展期结直肠癌来源的30%,最近已证明其检测与结肠镜检查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因此,对SSL检测具有明显积极影响的技术可能在结直肠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内镜检测SSL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与检测腺瘤相比,检测SSL更困难,因为SSL形态微小、扁平,颜色模糊,边界不清。因此,这些病变应成为对比增强技术的全新理想目标。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刘枫主任团队开展的此项研究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测试联动成像技术(LCI)与常规白光相比是否有助于识别结肠息肉,特别是SSL。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最新的LCI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结直肠SSL的检出率,同时亦可以提高结直肠微小病变及平坦病变的检出效率。


毫无疑问,提高SSL检测对优化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预防中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而结合最佳技术性能和新的先进技术的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然而,缺乏对SSL的认识被认为是导致SSL检出率高度可变且通常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不能忽视以提高内镜操作医师对SSL认识为重点的培训干预措施。此外,将SSL检出率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质量指标,并持续对内镜操作医师进行审核和反馈,可能是加强SSL识别的又一重要步骤。需要进行大规模研究,以阐明包括实施一系列这些措施在内的综合方法是否会降低SSL的漏诊率,并最终导致结肠镜检查后结直肠癌的显著减少。



作者介绍


图片7.png
通讯作者

刘枫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任、结直肠肿瘤中心常务副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学会肿瘤内镜专委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常委,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兼ESD学组副组长,先后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医苑新星”杰青培养计划,获得同济大学医学院“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上海市科研课题,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行业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临床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1部,主译专著2部。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先后获得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二等奖,第二军医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片6.png
第一作者

李军

医学博士,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委员,主要从事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年独立完成各种内镜诊疗操作3000余例,多次在国内外消化内镜学术大会进行汇报演讲。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基金多项,参编专著5部,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Endoscopy、Endoscopic Ultrasound等消化内镜领域顶尖杂志发表SCI论文15篇。 




团队介绍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是消化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高级内镜医师培训基地,拥有内镜常规诊疗间12间,ERCP手术室1间,VIP诊疗室1间,胶囊内镜室1间,负荷检查量及检查设备均处于上海市三甲医院前列,年完成消化内镜诊疗量近7万例次,完成复杂ERCP750余例,ESD700余例,EUS800例,日间内镜手术2100余例。中心目前拥有核心成员12人,其中博士10人。近年来,内镜中心在刘枫主任带领下不断深耕内镜微创诊疗技术,聚焦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围绕如何提高消化道早期病变的检出率、探索拓展内镜微创诊疗适应证、提高内镜诊疗效率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开展一系列高质量临床研究并先后在消化领域顶尖期刊Gastroenterology、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Endoscopy等发表。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