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是上皮生长因子(EGF)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的受体。广泛地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EGFR受体分为三区:胞外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和胞内激酶区。突变或过表达会引发肿瘤。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是一种小分子EGFR抑制剂,它们通过内源性配体竞争性结合EGFR,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化,进而阻断EGFR信号通路,最终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2. EGFR激酶区活化突变是EGFR-TKI的最重要的疗效预测因子,EGFR突变主要发生在18~21号外显子,其中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的L858R点突变是最常见的EGFR突变亚型,占所有突变类型的90%,称为EGFR基因的敏感突变。
3. IPASS研究是一项比较吉非替尼和含铂双药方案在肺腺癌中疗效的Ⅲ期临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IPASS证明EGFR基因突变比组织学类型更重要,开启了EGFR-TKI的肺癌精准医学时代。
4. OPTIMAL研究告诉我们: 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能错失EGFR-TKI的治疗机会,临床上不应让任何一个可能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错失TKI的治疗机会。到今天,已有十项随机研究奠定了EGFR-TKI在EGFR突变阳性患者中的一线治疗地位。
5.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代EGFR-TKI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二代药物有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三代药物代表AZD9291(奥希替尼)。奥希替尼为一代/二代EGFR-TKI耐药带来新的希望。
6. 三代药物作用机制:一代EGFR 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敏感突变(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或EGFR 21外显子置换突变),可逆性结合;二代EGFR 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或EGFR 21外显子置换突变及部分少见突变),不可逆性结合;三代EGFR 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敏感突变(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或EGFR 21外显子置换突变)和EGFR T790M突变。
7. 一/二代EGFR TKI 获得性耐药的分子机制:EGFR二次突变;旁路信号激活;下游信号激活;组织病理类型转变。
8. EGFR-TKI药物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转氨酶升高)。第二代阿法替尼腹泻的发生率(67%-100%)明显高于一代,临床应用时应格外关注。皮疹发生集中在用药后的7~15天,其特点表现为散在性或融合性痤疮样的滤泡疹,主要分布于躯干、面部、颈部和头皮。
9. 进食后服用小分子靶向药物,会使大多数药物暴露量增加,增加毒性,所以除阿帕替尼外,多数药物要在餐前1小时用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预防皮疹。
10. 除了选择正确时间服用药物之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皮肤护理来预防皮疹。包括避免过度使用刺激性皮肤清洁用品,同时还要避免日光曝晒,另外还要注意皮肤的保湿。预防性使用米诺环素可显著减少严重(3级)皮疹发生率,显著延缓皮疹发生的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一天两次,每次口服100mg米诺环素,持续4周。
由壹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联手打造的“肿瘤临床用药线上培训系列课程”已上线,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