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研究速递|12月呼吸领域研究进展

2022-01-06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原创

呼吸资讯头图.png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1、12月7日,《柳叶刀▪感染病学》(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接种两针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CoronaVac)的免疫持久性以及接种第三针克尔来福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期研究研究表明,尽管接种两针克尔来福6个月后特异性免疫反应下降,但仍有良好的免疫记忆,与第二针间隔8个月后打第三针可有效增强中和抗体水平3倍-5倍


试验中共有3个队列的健康成人志愿者,以不同剂量、接种间隔接种了三针克尔来福新冠疫苗或安慰剂。由于3 μg为获批剂量,本次研究主要报告该剂量组的结果。

 

图片1.png

队列1-3接种流程示意图。队列1前两针间隔为14天,队列2前两针间隔为28天。队列1/2各有一半人第二、三针间隔2个月或8个月


结果显示,在600名18~59岁的参与者中,540人(90%)有资格接受第三剂灭活疫苗的接种,其中269人(50%)在接种第二剂灭活疫苗后2个月接受第三剂疫苗接种(队列1a-14d-2m和2a-28d-2m),271人(50%)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8个月接受加强接种针(队列1b-14d-8m和2b-28d-8m)。


对于第二、三针间隔8个月的18-59岁人群:前两针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以几何平均滴度[GMT]计),在6个月后下降至接近或低于血清阳性阈值(GMT阈值为8),队列1b-14d-8m的中和抗体GMT为3.9,队列2b-28d-8m的中和抗体GMT为6.8;接种第三针14天后,中和抗体水平迅速增加。队列1b-14d-8m和队列2b-28d-8m的中和抗体GMT分别增至137.9和143.1。相较于接种第二针28天后,第三针后的中和抗体滴度增加了3倍-5倍。


对于第二、三针间隔2个月的18-59岁人群:相比第二针28天后,接种第三针28天后,中和抗体水平有轻度升高。队列1a-14d-2m的中和抗体GMT从21.8上升到45.8;队列2a-28d-2m的中和抗体GMT从38.1上升到49.7;接种第三针6个月后,中和抗体水平衰减至接近阳性阈值。队列1a-14d-2m和队列2a-28d-2m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9.2和10.0。


此外,在队列3中,303名≥60岁成人在第二针8个月后接种了第三针。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趋势相似。


前两针完成6个月后,中和抗体水平下降,接近或低于血清阳性阈值;第三针28天后中和抗体水平(GMT)迅速升至158.5,相比之下,第二针28天后GMT为42.9,换言之,第三针后的中和抗体滴度增加了大约3倍。


无论哪个年龄组,与第二针间隔8个月接种第三针后的抗体阳性率均高达98%~100%。种第三针疫苗的安全耐受性良好。在所有疫苗组中,第三针后28天内报告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均为1或2级。

 点我阅读原文


 

2、12月2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以色列关于接种两剂BNT162b2信使RNA疫苗(辉瑞-BioNTech)后心肌炎的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炎发病率虽然低,但在接种BNT162b2疫苗后有所提高,尤其是年轻男性接种第2剂疫苗后。接种疫苗后的心肌炎临床表现通常为轻度。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5月31日获得的所有心肌炎病例数据。通过计算以下几项分析了心肌炎的发生情况:用于比较接种第1剂和第2剂(间隔21天)疫苗后发病率的风险差异;接种第1剂后21日内和接种第2剂后30日内,观测发病率/预期发病率的标准化发病率比(不考虑诊断结果的确定性);接种第2剂后30日与未接种疫苗者相比的发病率比。

 

结果显示,在有心肌炎症状的304人中,21人被诊断为其他疾病。在其余283例中,142例发生在接种BNT162b2疫苗之后,其中136例的诊断结果明确或可能性高。129例接种者的临床表现被判定为轻度,1例暴发性病例最终死亡。接种第1剂与第2剂之间的总体风险差异为每10万人中1.76例[95%可信区间(CI)为1.33~2.19],差异最大的是16~19岁的男性接种者(每10万人中13.73例,95% CI为8.11~19.46)。与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期发病率相比,标准化发病率比为5.34(95% CI,4.48~6.40),接种第2剂后最高的是16~19岁的男性接种者(每10万人中13.60,95% CI为9.30~19.20)。全程接种疫苗者在接种第2剂疫苗后30日与未接种疫苗者相比的发病率比为2.35(95% CI为1.10~5.02);发病率比最高的也是16~19岁的男性接种者(每10万人中8.96,95% CI为4.50~17.83),该人群的发病率为1/6637。

点我阅读原文



3.12月23日,《柳叶刀》(Lancet)在线发表了单剂Ad5-nCoV(康希诺)对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最终疗效分析、中期安全性分析和免疫原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试验。结果显示,一剂Ad5-nCoV对18岁及以上的健康成年人有效且安全

 

第三阶段的临床试验在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的研究中心招募了年龄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要求参与者没有不稳定或严重的潜在医疗或精神疾病,没有实验室确认的SARS-CoV-2感染史,没有正在怀孕或哺乳,并且以前没有接受腺病毒载体、冠状病毒或SARS-CoV-2疫苗。在获得知情同意后,从所有符合条件的参与者中随机抽取25mL全血,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单次肌肉注射0.5mL安慰剂或一剂5 × 1010病毒颗粒(VP)/ml 的0.5ml Ad5-NCoV疫苗。主要疗效目标是评估Ad5-NCoV在预防接种后至少28天的所有参与者中发生有症状的且有PCR确诊的COVID-19。主要安全性目标评估了所有接受研究注射的参与者在接种疫苗后发生任何严重不良事件或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显示,在接种后28天或更长的时间,单剂Ad5-nCoV对有症状且PCR确诊COVID-19的预防有效率为57.5%。在进行疗效分析时进行的初步安全性分析中,Ad5-nCoV组和安慰剂组之间严重不良事件或就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任何被认为与研究产品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在扩大的安全队列中,Ad5-nCoV组中63.5%(1004/1582名)的参与者及安慰剂组中46.4%(729/1572)的参与者报告了全身不良事件,其中头痛最常见。1584例Ad5-nCoV组中61.3%(971/1584)的参与者和安慰剂组中20%(314/1573)的参与者报告了注射部位不良事件,其中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最高。

点我阅读原文

 

4、12月16日,《欧洲呼吸杂志》(EurRespir J) 在线发表了一项低剂量与高剂量地塞米松对于中、重度COVID-19住院患者临床转归影响随机、对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重度COVID-19住院患者中,与小剂量地塞米松相比,随机分组11天内大剂量地塞米松可减轻临床转归的恶化程度。

 

该试验入组了200例需要住院治疗的中、重度COVID-19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低剂量地塞米松组(6mg,1日1次,疗程10天)和高剂量地塞米松(20mg 1日1次,疗程5天后改为10mg,1天1次,疗程5天)组。主要结果是随机试验11天内临床转归恶化。次要结果包括28天死亡率、恢复时间和第5、11、14及28天的临床状况,按1(出院)到(死亡)的顺序评分。

 

结果显示,低剂量组31.4%(32/102)和高剂量组16.3(16/98)的患者在11天内出现临床恶化(相对危险度为0.427,95%CI为0.216~0.842,P=0.014)。28天死亡率低剂量组为5.9%,高剂量组为6.1%(P=0.811)。在第5天、第11天、第14天和第28天,两组的恢复时间和7分顺序量表均无显著性差异。

 

点我阅读原文


5、12月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治疗病情控制不良的中度至重度哮喘患儿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情控制不良的中度至重度哮喘患儿中,与在背景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的患儿相比,在加用度普利尤单抗的患儿中,哮喘发作较少,并且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情况较好。

 

该试验将408名年龄6~11岁,并且病情控制不良的中度至重度哮喘患儿分成两组,分别每2周一次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体重≤30 kg患儿的剂量为100 mg,体重>30 kg患儿的剂量为200 mg)或匹配安慰剂。所有患儿均继续接受稳定剂量的标准背景治疗。主要终点是哮喘重度发作的年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第12周时支气管扩张剂用药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pFEV1)相对于基线的变化,以及第24周时ACQ-7-IA(访谈者负责的哮喘控制问卷7)评分相对于基线的变化。终点在以下两个主要疗效人群中进行评估:有2型炎症性哮喘表型(基线时血液嗜酸性粒细胞≥150个细胞/mm3或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20 ppb),或者基线时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00个细胞/mm3

 

结果显示,在有2型炎症表型的患者中,度普利尤单抗组的哮喘重度发作的年发生率为0.31,安慰剂组为0.75,度普利尤单抗组的相对危险度降幅为59.3%,95% CI为39.5~72.6,P<0.001。度普利尤单抗组的ppFEV1相对于基线的平均(SE)变化为10.5±1.0个百分点, 安慰剂组为5.3±1.4个百分点(平均差异为5.2个百分点,95% CI为2.1~8.3,P<0.001)。与安慰剂相比,度普利尤单抗也显著改善了哮喘控制情况(P<0.001)。本试验在基线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00个细胞/mm3的患者中观察到类似结果。两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点我阅读原文


 

 中国医学论坛报小璐编译,转载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