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警惕!抗炎症性肠病药物引起的这些疾病!

2021-10-1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非原创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消化道炎症和黏膜破坏为特征、异常免疫介导的非特异性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未定型结肠炎(IC),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可累及全消化道外,也可出现肠外表现,几乎涉及所有器官和系统,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IBD治疗药物主要是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IBD药物相关性胰腺炎



治疗IBD的大多数药物如硫唑嘌呤、5-氨基水杨酸、柳氮磺吡啶、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与胰腺炎发病风险增高有关,可能由药物的直接毒性、高敏感性、继发高脂血症或高钙血症等所致。IBD药物相关性胰腺炎通常在最初几周内出现,表现为轻度的临床病程,一旦停药会很快痊愈,也有在使用药物的4~6个月内发病,极少数在长期用药后诱发急性胰腺炎(AP)。


药物

临床特征

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是IBD治疗中诱发AP的最常见药物。通常发生在第1个月,且女性IBD患AP的风险更高。此外,吸烟是药物诱发AP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美沙拉秦

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可诱发胰腺炎,其诱发AP的风险是柳氮磺吡啶的7倍。美沙拉秦可能在用药开始后2d至2年诱发AP,大多数发生在用药6周内,临床改善通常出现在停药后4d内。

柳氮磺吡啶

柳氮磺吡啶诱发胰腺炎较为罕见,且其诱发的AP预后较差。

生物制剂

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α4β7整合素抑制剂,被批准用于中、重度IBD,其有诱发AP的报道。

其他

甲硝唑、糖皮质激素、脂肪乳等其他IBD治疗药物可能诱发胰腺炎。


若明确为IBD药物相关性胰腺炎,应立即停药,按照AP、慢性胰腺炎(CP)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IBD药物相关呼吸道损害



IBD治疗药物所致的呼吸道损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发热、咳嗽、胸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支气管镜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肺纤维化,更有可能影响肺实质,若停药后呼吸系统症状迅速缓解表示多由药物引起。


药物

临床特征

5-氨基水杨酸制剂

5-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柳氮磺吡啶)是IBD患者常用药物,其较少引起肺损伤,最常引发间质性肺炎,也可引发嗜酸细胞性胸膜炎、嗜酸细胞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大多数用药2~6个月后出现呼吸道症状,且在停药后症状缓解。

免疫抑制剂

①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和环孢素为IBD 常用免疫抑制剂,由其所致的肺损伤虽不常见,但可引起直接的、严重的肺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用药1个月内还可引发间质性肺炎、慢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等。 

②甲氨蝶呤是IBD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其可引起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等,也可引起致死性肺损伤,早期可出现肺异常通气功能障碍。

生物制剂

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阿达木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所致肺损伤主要为机会性感染,其发病机制为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最常见肺结核,还可引发肺孢子虫病和其他感染如球孢子菌病、曲霉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放射菌病、利斯特菌病等,少见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肺泡出血和间质性肺病等。


作者:医学之声

文章首发自医学之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