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FcRn拮抗剂和补体C5抑制剂是否在"伯仲之间"?

2025-04-30作者:壹生君资讯
非原创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肌肉接头,造成波动性的肌无力,尤其是眼部、延髓、呼吸肌及四肢肌肉。这种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免疫抑制治疗(IST),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传统疗法控制症状。然而,部分患者仍然存在疾病负担,并面临较高的危象发生率及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些难治性患者的存在凸显了新型治疗方案的紧迫性。近年来,针对补体C5抑制剂(如eculizumab、ravulizumab)和新生儿Fc受体(FcRn)拮抗剂(如efgartigimod)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它们被证明对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阳性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尽管这些疗法均得到了临床认可和研究支持,但在真实世界的疗效对比方面仍缺乏研究。


近期的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杂志发表了一项究,旨在通过分析真实世界数据,对这两种治疗策略进行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该研究纳入了来自德国8家专科中心的153名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106名接受了补体C5抑制治疗(26名使用依库珠单抗,80名使用Ravulizumab),47名接受了efgartigimod治疗。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SM)方法,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后6个月内重症肌无力特定结局参数的变化,以及安全性特征和伴随用药情况。


在研究设计方面,这是一项回顾性、观察性、多中心分析,涉及2018年至2024年期间接受依库珠单抗、Ravulizumabefgartigimod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研究的纳入标准包括: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治疗开始时年龄≥18岁,以及有足够的临床随访数据(基线值和至少一次随访)。数据收集标准化,包括社会人口学数据、抗体状态、重症肌无力特定药物、胸腺切除史、胸腺瘤检测、不良事件、肌无力危象发生情况以及合并症等。重症肌无力特定项目的评分由治疗医师进行。


Efgartigimod 10mg/kg 的平均给药周期为 4个周期(标准差为1.8),每个周期通常包含四次输注,平均给药间隔为 5.8(标准差为2.9)。第一周开始每周静脉输注 900 mg,连续4周;第5周开始每两周静脉输注1200 mg


主要结局参数为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活动(MG-ADL)评分的最大降低幅度。评分在基线(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14-45)3个月(60-120)6个月(150-210)进行收集。次要结局包括定量重症肌无力(QMG)评分的变化、重症肌无力生活质量15项问卷(MG-QoL15)的改善、可接受症状状态患者比例(PASS,定义为MG-ADL评分≤2或QMG评分≤7)、最小症状表达(MSE,定义为MG-ADL评分≤1)以及类固醇和吡啶斯的明剂量减少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治疗策略均导致快速的临床改善和泼尼松龙剂量的显著减少。在接受补体C5抑制治疗的患者中,6个月后MG-ADL评分从9.3±3.8降至5.9±3.2QMG评分从17.3±6.0降至11.9±5.4。与此类似,接受FcRn抑制治疗的患者在6个月后,MG-ADL评分从9.4±4.4降至6.2±3.6QMG评分也显示出明显改善(-3.3±5.4)。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也有显著提高,MG-QoL15评分均有明显下降。

图片

图:接受C5补体抑制疗法患者的临床结局。(A) 左侧图表显示接受eculizumab或ravulizumab治疗患者在基线后1、3和6个月的MG-ADL评分的个体变化(灰色),以及平均变化趋势(橙色)。中左图显示基于最佳个体反应的MG-ADL最小改善情况。中右图展示根据Mendoza等人方法定义的PASS指标(MG-ADL评分≤2分)达成的患者比例。右侧图表则显示MG-ADL恶化(红色)、MG-ADL稳定(MG-ADL减少≤1分,灰色)或显著改善(MG-ADL减少≥2分,绿色)的患者比例。(B) 左侧图表展示接受eculizumab或ravulizumab治疗患者在基线后1、3和6个月的个体QMG评分(灰色)及平均变化趋势(橙色)。中左图表示最小QMG改善情况。中右侧图表展示基于QMG评分定义的PASS达成情况(QMG评分≤7分)的患者比例。右侧图表显示QMG恶化(红色)、QMG稳定(QMG减少0–2分,灰色)或显著改善(QMG减少≥3分,绿色)的患者比例。(C–E) 分别展示接受C5IT患者MG-QoL15(C)、泼尼松剂量(D)和吡啶斯的明剂量(E)的个体变化(灰色)及平均变化趋势(橙色)。


经过C5IT治疗,泼尼松龙的平均每日剂量从基线的13.5±17.6 mg/day下降到6个月后的6.9±7.1 mg/天。efgartigimod治疗组泼尼松龙的平均每日剂量从基线的13.7±14.7 mg/day降低至治疗6个月后的6.4±8.3 mg/天。

图片

图:接受efgartigimod疗法患者的临床结局。(A) 左侧图中显示了患者在开始FcRn抑制疗法后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MG-ADL评分,个体数据用灰色表示,群体平均趋势以蓝色曲线显示;中左图展示了MG-ADL评分最小改善的累积百分比;中心右侧图表明达到Mendoza等人18提出的PASS标准(MG-ADL评分≤2)的患者比例;右侧图则描绘了MG-ADL评分恶化(红色)、稳定(MG-ADL减少0–1分,灰色)或显著改善(MG-ADL减少≥2分,绿色)患者的比例。(B) 左侧图中显示了efgartigimod治疗患者从基线(BL)后的前6个月内的个人QMG评分(灰色)及总体趋势(蓝色);中左图显示最低QMG改善的累计百分比;中心右侧图表明基于最佳个人反应达到PASS标准(QMG评分≤7)的患者比例;右侧图则展示QMG恶化(红色)、稳定QMG(QMG减少0–2分,灰色)或显著改善(QMG减少≥3分,绿色)的患者比例。(C–E) 展示了接受FcRn抑制治疗患者相关的MG-QoL15(C)、泼尼松剂量(D)以及吡啶斯的明剂量(E)的个人轨迹(灰色)和平均趋势(蓝色)。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种治疗策略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仍有20%-49.1%的患者根据QMG和MG-ADL评分显示治疗反应不足。具体而言,在C5IT组中,17.9%的患者在MG-ADL评分方面没有达到临床显著改善(≥2),而在QMG评分方面,20%的患者未能达到临床显著改善(≥3)。同样,在FcRn抑制组中,8.5%10.6%的患者分别在MG-ADLQMG评分方面显示恶化,这表明现有治疗策略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后,Ravulizumab和efgartigimod每组保留40名患者,两组在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疾病特征方面达到平衡。在主要研究终点方面,两组的MG-ADL评分降低幅度相当。此外,次要结局参数的分析也显示C5IT与FcRn在疗效方面结果相似。这一发现与当前基于临床试验数据的荟萃分析和间接比较存在差异,后者指出两种治疗策略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图片

图:比较使用Ravulizumabhefgartigimo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结果参数。对接受Ravulizumab(红色)或efgartigimod(蓝色)联合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结果评估。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对性别、治疗开始时年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使用情况、胸腺瘤状况、LOMG状况、基线时的类固醇剂量、MG-ADL基线评分及QMG基线评分等因素进行了队列可比性分析。(A)显示了治疗136个月后的平均MG-ADL评分(左侧)、MG-ADL评分的最大下降值(中左)、根据MG-ADL评分获得PASS的患者比例(MG-ADL≤2分;中间)和MG-ADL评分的最小改善(中右)。右侧图表则显示了MG-ADL评分恶化(红色)、MG-ADL评分稳定(减少0–1分,灰色)或MG-ADL评分显著改善(减少≥2分,绿色)的患者比例。(B)展示了基线后第136个月的平均QMG评分(左侧)、QMG评分的最大减少值(中左)、根据QMG评分获得PASS的患者百分比(QMG≤7分;中间)以及总QMG评分的最小改善(中右)。右侧图表显示了QMG评分恶化(红色)、QMG评分稳定(减少0–2分,灰色)或QMG评分显著改善(减少≥3分,绿色)患者的比例。(C–E)左侧图表显示了平均MG-QoL15评分(C)、每日泼尼松D)以及吡啶斯的明剂量(E)的变化趋势,右侧图表则展示了这些参数的最大下降值。误差线表示均值和95%置信区间。定量变量使用双侧Student’s t检验进行分析。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未发现任何新的安全性问题。补体C5抑制治疗组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头痛(19.8%)、腹泻(16%)和上呼吸道感染(15.1%)。有17.9%的患者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包括肌无力危象(8.5%)、败血症(2.8%)和心力衰竭(1.9%)。而在FcRn抑制组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上呼吸道感染(19.1%)、头痛(17%)和恶心(17%)6.4%的患者经历了肌无力危象,8.5%出现重症肌无力恶化。这些安全性数据与之前临床试验的报告基本一致,未显示出明显的安全性优势差异。


与既往临床试验相比,本研究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出较高比例的肌无力危象(C5IT8.5%FcRn6.4%)。这可能反映了真实临床环境中患者群体的差异,因为临床试验通常排除了更严重或复杂的病例。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到,两种治疗策略在减少类固醇用量方面都显示出积极效果,这对于减轻长期使用类固醇的相关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作为回顾性研究,数据收集可能受到回忆偏倚的影响。其次,来自八个不同德国专科中心的患者纳入研究,虽然未发现明显的中心偏倚,但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因为只纳入了接受新治疗的患者。此外,由于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的个体间差异,随访时间点(3个月和6个月后)设定了±1个月的范围,这可能引入一些偏倚。然而,考虑到所研究的治疗通常在4-8周后达到最大效果,这一安排对分析的潜在影响可能有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限制是临床数据收集时间点(治疗后136个月)可能未能捕捉到每位患者的最佳反应,特别是考虑到肌无力症状的波动性,尤其是在FcRn拮抗治疗下。为解决这一缺点,研究选择了整个观察期内每位患者的最佳个体反应作为主要终点,以描述潜在的最佳治疗结果。


本真实世界研究表明,补体C5抑制和FcRn抑制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提供了显著的临床获益,在症状减轻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效果相当。此外,研究强调了即使使用这些新型治疗策略,仍有约20%-49.1%的患者治疗反应不充分,这表明需要开发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特别是针对难治性病例。这些患者可能需要其他治疗策略,如B细胞和/T细胞清除/调节,包括CAR-T细胞方法。未来研究的目标还应包括识别C5ITFcRn拮抗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这将有助于更精确地预测哪些患者可能从特定治疗中获益最多。


图片

END

转自:神经科的那些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