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患者信息:男,79岁,于2019年12月27日入院。
主诉:突发言语不清伴左上肢无力1天。
现病史:
患者因“双侧硬膜下血肿”,于2019.12.26在某院局麻下行“双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手术顺利。
患者术后1天突发言语不清伴左上肢无力,遂转院治疗。病程中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长期服用“厄贝沙坦、氨氯地平、二甲双胍”治疗,无外伤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 36.9℃,P 80次/分,R 20次/分,BP 156/96 mmHg,体重 54 kg。神志清楚,对答切题,精神尚可,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位置居中,活动自如。嗅觉正常,听力障碍。双侧鼻唇沟对称,无变浅或消失,口角不歪,舌伸居中,面部感觉正常,双侧对称。颈软,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未闻及啰音,腹软未触及异常包块,无明显压痛,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左上肢肌力1级,右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痛觉、深感觉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双侧巴氏征等病理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7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6.70%、血小板184×109/L、血红蛋白150 g/L。
辅助检查:
头颅CT: 1. 两侧基底节及侧脑室旁腔隙性脑梗可能; 2. 两侧额顶部硬膜下积液引流后改变。
1. 双侧硬膜下血肿术后
2. 脑梗死
3. 高血压2级(极高危)
4. 2型糖尿病
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予以降颅压、护胃、消肿、营养补液、控制血糖等治疗。
入院第4天(2019-12-30),患者体温最高37.8℃,咳嗽、咳痰,少量痰,不易咳出,无恶心、呕吐。嘱家属翻身拍背,帮助痰液咳出,痰液送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治疗上加用雾化排痰,继续降颅压、护胃、消肿、营养补液、降糖等治疗。
入院第5天(2019-12-31),患者诉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8.6℃,无恶心、呕吐,咳嗽症状加重,痰液为黄色脓性痰,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5.5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2.60%↑,降钙素原(PCT)7.39 ng/ml↑。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0.2 g bid抗感染治疗,盐酸氨溴索注射液50ml bid静脉滴注促进痰液排出,加用雾化排痰,余治疗不变。
入院第7天(2020-1-2),患者体温最高38.5℃,无恶心、呕吐,仍咳嗽、咳痰,痰较多且浓稠。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77×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2.90%↑,葡萄糖9.76 mmol/L↑。痰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胸部CT提示:双下肺炎症。请感染科会诊,暂排除其他部位感染可能,考虑为医院获得性肺炎。根据药敏结果改用哌拉西林舒巴坦5g q8h抗感染,余治疗不变。
入院第9天(2020-1-4),患者一般情况可,无发热,咳嗽、咳痰好转,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3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3.90%↑,降钙素原:0.68 ng/ml↑。痰液送真菌涂片、痰液再次送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余治疗不变。
入院第11天(2020-1-6),患者一般情况可,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血常规无异常。(2020-1-4)痰涂片找真菌(霉菌、念珠菌):未见。痰培养:痰培养:未分离出致病菌。余治疗不变。
入院第12天(2020-1-7),患者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要求出院。准予出院。
医院感染诊断:医院获得性肺炎
诊断依据:1.入院第4天起,发热,咳嗽、咳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痰液为黄色脓性痰,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2.(2019-12-3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5.5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2.60%↑,降钙素原(PCT)7.39 ng/ml↑。3.胸部CT提示:双下肺炎症。4.痰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5.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该病例为典型的医院感染病例——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
1.HAP的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
胸部X线或CT显示新出现或进展性的浸润影、实变影或磨玻璃影,加上下列3种临床症候中的2种或以上,可建立临床诊断:①发热,体温>38℃;②脓性气道分泌物;③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
(2)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同时满足以下任一项, 可作为确定致病菌的依据。① 合格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性粒细胞数>25个/低倍镜视野,上皮细胞数<10个/低倍镜视野,或二者比值>2.5:1)、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肺组织或无菌体液培养出病原菌,且与临床表现相符。② 肺组织标本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镜检见到真菌并有组织损害的相关证据。③ 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的血清IgM抗体由阴转阳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变化。呼吸道病毒流行期间且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呼吸道分泌物相应病毒抗原、核酸检测或病毒培养阳性。
2.HAP的危险因素:
发生HAP的危险因素涉及各个方面,可分为宿主自身和医疗环境两大类因素。宿主因素可包括老年、误吸、基础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等)。免疫功能受损、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失常、颅脑等严重创伤、电解质紊乱、贫血、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肥胖、吸烟、酗酒等。医疗环境因素可包括ICU滞留时间、侵袭性操作、应用提高胃液pH值的药物、
应用镇静剂、麻醉药物、头颈部及胸部或上腹部手术、留置胃管、平卧位、交叉感染(呼吸器械及手污染)等。患者往往多种因素同时存在或混杂,导致HAP的发生、发展。
结合该病例,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接受头颈部手术等,以上均为该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
3.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预防HAP的总体策略是尽可能减少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所有医护工作均需要遵循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加强员工感染控制的意识教育,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保障医疗器具消毒灭菌,严格无菌操作,落实目标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
4.关于HAP与VAP
尽管HAP早期的定义包括了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后发生的肺炎。但由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在临床特征、经验性治疗和预防策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2018年《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以是否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作为HAP及VAP目标人群的区分。由于地域与认识之间的差别,目前欧美国家对于HAP/VAP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2018年《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采用具有不同含义的HAP/VAP新定义,但仍然认为VAP是HAP的特殊类型。在临床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时,应注意两者区别。
作者:蚌医一附院 张向君
图文:安庆市立医院 汪文怡
审核: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彭志亮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丁萍
本文首发自安徽感控之窗
查看更多